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学习知识容易,转化成为能力很难;提出问题容易,得到圆满答复很难;点评别人容易,身临其境去做很难;指责同事容易,正确评价自己很难。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知识1
    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6、古诗积累《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知识2
    第三单元
    1、古诗积累与翻译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古诗理解《夜书所见》
    (1)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时节?①梧叶、江、篱落②秋叶
    (2)诗中笼罩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静寂、凄冷
    ②思乡之情;客居、漂泊、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童年的留恋、怀想
    (3)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④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⑤传情达意,暗用典故⑥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⑦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3、文章情感的把握:《风筝》
    (1)把握《风筝》一文里感情的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字句,进行简要归纳
    (2)积累表现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词语、字句
    (3)写作:写作一篇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表现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
    4、理解文中的字词句依据课文里的描写或叙述,理解文中的字句,或推断出陌生字词句的含义。
    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依据第二段的描写,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5、描写: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
    (1)阅读:如《秋天的雨》一文,把握课文里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2)写作:多角度、多方面描写,如描写四季
    6、修辞方法——比拟
    (1)概念: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2)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3)举例
    ①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
    ②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
    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知识3
    第五单元
    1、文学常识
    (1)老子: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2)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3)神话
    ①概念: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③中国传统神话举例: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
    (4)春联
    ①概念: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②概念: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③名联举例: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5)名句
    ①温故而知新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口语交际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例如:用自己的话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说说自己家乡的古建筑
    3、四字词语积累
    (1)“AB--”式(A与B为反义词)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
    (2)“XAXB”式(A与B为反义词)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
    (3) “AXBX”式(A与B为反义词)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
    4、写作收集资料,用文字介绍某一件物件,或某一处风景
    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知识4
    第六单元
    1、词语积累
    (1)“AABB”式: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2)“又A又B”式: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3)“不A不B”式: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2、句子积累
    (1)谚语——祖国风光
    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②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⑤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2)诗句——自然风景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⑥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3、修辞——夸张
    (1)概念: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2)作用: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①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②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4、理清文中结构层次,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中心段
    5、体会某些字词句使用的好处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抽出”一词使用好处
    6、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7、作文:写家乡的或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知识5
    第七单元
    1、用不同的例子说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科利亚的木匣》里,理解“果然”的意思 (2)《陶罐和铁罐》里,理解“奚落”的意思
    3、了解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4、积累童话故事和成语故事;试着编童话
    5、反义词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6、名句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第八单元
    1、词句积累
    (1)三字句“ABB式”: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
    (2)四字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如愿以偿、没精打采、沉默不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3)《三字经》三字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