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一、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
    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
    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高一新生学习地理应该知道的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
    2.死记硬背再也行不通了
    如果说在初中死记硬背还可以的话,但是在高中这是万万行不通的。一是高中课程从内容上讲比初中多了许多,背是背不过的。二是现在无论哪一科在高考中命题都以能力立意为主,死记住的知识不会应用是没用的。对记忆来讲,一是要理解,二是记知识框架,三是靠积累。当然死记硬背也比不背强,记忆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地理更需要记忆。
    3.题海是苦海,但绝不是死海
    在学习时,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课本上的内容我都背过了也理解了,但一做题还是不会。这是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问题。要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主要靠做题来实现。做适量的题目甚至大量的题目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做题须注意归纳总结,做有针对性的专题性题目更好一些。
    4.用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
    地理是不同于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的,它有自己的方法论。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寻找其不同,并用在学习中。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往往把地理事物与其所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说话,另一特点它就是往往借地理图表来说话。大家应该努力提高识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5.不懂就问是个很好习惯
    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它需要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它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特别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家可千万不可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6.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现象。同时这样做还可以加深你对地理概念以及原理的理解。我们大家要经常性的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来解释我们河口的、东营的、山东的事情以及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做一个有心人──多读报、多看新闻,其次还要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凡事多问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