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要点知识点归纳


    与初中的化学学习比较,高中的化学课程增加了很多内容,深度、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想要学好化学,需要在课后勤加复习。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化学要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一、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集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二、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及小数点问题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三、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2H2、C2H4与溴水反应
    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S===ΔCu2S Cu+Cl2===点燃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六、“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2.“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高一化学考点知识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
    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④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④看“=”“ ”“↑”“↓”是否应用恰当。
    4、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气体:CO32-、HC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①H+和OH-生成H2O。②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 HCO3-+OH-=H2O+CO32-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这四种有色离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H+,碱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OH-。
    ③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常考知识点
    1、有色气体:
    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高考化学要点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