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0篇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二、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0篇
    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0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48人,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49%。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
    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刮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刮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没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教学用具: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六、教学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七、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1)除法的初步认识(7课时)
    (2)平均分(2课时左右)
    (3)除法(3课时左右)
    2.(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2)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
    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
    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
    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 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
    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数学。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1、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2、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全班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4人。经进行寒假检测试卷分析后,本班学生上学期在口诀及知识运用等方面掌握不够扎实,主要原因是练习及反馈不够。本学期要根据以上情况,为提高本学科成绩,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反馈训练,为提高差等生的成绩做出应有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基本能够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书写不是很规范,回答问题声音不是很洪亮,有不明白的问题不愿意问,今后要加强个别辅导.
    二、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生喜欢且自己能够看懂的连环画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划定长的线段。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编出6-9的乘法口诀。结合生活实际引出乘、除法计算的两步式题,学生正确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两步式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乘、除法算式,知道乘、除法算式的个部分名称,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正确的口算,并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概念说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评议平移、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初步渗透运动、联系的辩证观点。通过创生情境,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初步学会有意识的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有调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能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会利用口诀求积,求商,能较迅速的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组织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恰当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线段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解答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试商及理解有关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路。会画给定长度的线段的长,并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四、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地计算能力及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率。抓好尖子生。
    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主要教学措施及方法
    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
    (3)结合知识的重难点,在学校有意识的补充学生自身知识的不足,为解决重点作好准备。
    (4)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生活观察、交流、概括,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
    2.认真引导教学表内乘法和除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举行小型的计算竞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比赛,选出优胜者,鼓励进步者,予以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使学生牢记乘法口诀,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3.加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使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2)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物体本身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4、加强统计和可能性的训练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使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会用适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3)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初步的推理、判断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
    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
    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
    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 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
    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习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计120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习(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八、课时安排(;略)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二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3课时
    第三周 除法 3课时
    第四周 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五周 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4课时
    第六周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4课时
    第七周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八周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周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十周 五一放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整理和复习,期中检测 4课时
    第十二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 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课时
    第十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 统计 4课时
    第十八周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九周 总复习 4课时
    第二十周 整理和复习,期中检测 4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0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乘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课时安排: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