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清明节的饮食禁忌与传统食物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开始争相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后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定的风俗,据悉,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饮食禁忌与传统食物,欢迎阅读!
    
    寒食节和清明节有什么关系
    一、毫无关联阶段
    隋唐之前,“清明节”仅仅是指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令之一,寒食节的主要项目是家家禁烟吃冷食,而且时间是在寒冷的隆冬季节。
    二、相互交融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寒食节的时间确定在冬至后的“一百五”日之时,仅先于清明节一两日,而且增加了“寒食上墓、渐已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的内容。
    三、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到清代,寒食节流行的一些项目已不再普及,而民间扫墓与官家祭坛及皇家祭陵成为节日的活动主项目。这一时期,“寒食”名称尽管在一些文献、方志和文人作品中还不时出现,但“清明”称谓成为主流说法。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青团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明节节日食品。
    艾粄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节必备的传统食物。艾粄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和艾草,它的做法也不是很复杂。因为艾草做成的食物都会有一种独特的口感,所以有许多人喜欢吃艾粄。
    馓子
    在清明节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看见一些地方经常会有卖馓子的小摊。在南方和北方,馓子的做法有着一些差别,南方的馓子比较细致,而北方的馓子就比较粗糙了。
    暖菇包
    泰宁一带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饮食习俗。暖菇包是由一种当地人称为暖菇草的东西制作而成的。南方制作的暖菇包形状和包子类似,而北方制作的暖菇包形状和饺子类似,不过对于暖菇包的形状,民间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
    子推馍
    在清明节的时候吃子推馍的饮食习俗,是用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质的。子推馍有着许多不同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子推馍要给不同的人吃,男人和女人吃的子推馍形状就是不一样的。
    鸡蛋
    在清明节食用鸡蛋的饮食习俗,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一些地方,古人认为在清明节的时候吃鸡蛋,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整年都有一个好身体。清明节的鸡蛋,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画或者是雕刻。只不过画过的鸡蛋还可以吃,雕刻过的鸡蛋就只能用来观赏了。
    清明饭
    清明饭顾名思义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吃的饭,清明饭是由各种可以食用的青草药制作而成的。这种饭吃了之后,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清明节饮食禁忌
    霉变的甘蔗不能吃
    有句俗话叫做“清明蔗,毒过蛇”,意思是说,由于清明前后气温升高,一些甘蔗容易发生霉变,这样的甘蔗里会产生三硝基丙酸这种化学物质。而这种毒素不到0.5克就可以使人发生中毒迹象。霉变甘蔗中毒起病急,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仅10分钟,最长可达数小时。
    因此若发现甘蔗霉变、内里出现红心、或棕褐色、青黑色,有难闻气味,则千万不能食用,市售所谓鲜榨甘蔗汁,若不能确定所使用的甘蔗是否霉变,则也不应饮用。不过,清明节的甘蔗只要是新鲜的、没有变质的,还是可以正常食用。
    受污染野菜不能吃
    清明时节人们趁踏青、上坟祭祖之时顺路摘点野菜,这都是极为常见的。野菜的营养价值高,近年来倍受追捧。但是,并不是所有野菜都可食用,有些野菜是有毒的,那些在公路旁,污水边受到污染的野菜,其中可能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误摘食用就会导致中毒。
    青团并非人人可食
    清明寒食自然少不了青团,青团包括糖皮、青皮和白皮这几类,其主要食材是艾草和糯米,而糯米是很难消化的食物,肠胃功能不好的人要慎食,特别是患有胰腺炎、胃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
    螺蛳清洗不当勿食
    清明时节的田螺丰满、肥美,民间赐予其“清明螺,胜似鹅”的美誉,但是采食螺蛳要注意,田螺因生长在污处,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很容易引发霍乱、甲肝及其他肠道疾病。因此,食用螺蛳一定要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