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应该怎样复习


    很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复习的方法和复习的重点,导致在中考中成绩很不理想。对于中考化学来说,复习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抓住这四个方面,就能在复习阶段,重点突击迅速提高!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化学复习抓这四方面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一)把握中考命题原则和特点
    首先从命题原则来看,考纲中明确指出“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侧重考查同学门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样的命题原则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要求同学们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不要死记硬背其概念和原理,而要求能将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基于上述命题原则,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关于双基部分中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无论命题形式如何变换,基础知识始终都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第二,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能力。
    第三,双基部分的覆盖面大,题型多变。主要考查观察分析能力,推断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改进能力,结果改进能力,科学态度养成能力,计算能力等。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九年级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1、对教材中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分类掌握,如化学变化、物理
    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要求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2、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例如分子、原子、元素、离子的概念,还有物质的分类等问题,都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
    (三)复习需有策略有方法
    同学们要仔细阅读教材,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这一阶段复习要做到准确记忆、透彻理解、灵活应用。其指导思想是:基础、全面、系统、扎实。
    1、基础:即立足基础。一是立足教材,根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二是立足考纲,要根据考纲的基本要求,针对各知识点设计对应的复习或训练内容,不盲目做较难的试题。
    2、全面:即全面覆盖。要对照中考样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实际考查要求,根据考纲要求并把握复习深度。
    3、综合:即综合应用。在专题训练中,逐步加强知识间的融合以及专题内的综合,或专题间的综合,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元素及化合物的复习(一)理解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原子、离子、分子间的关系
    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原子的核外电子带负电。由于原子核外所带的负电荷量与核内所带的正电荷量相同,故原子处于电中性。
    离子: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量大于核外所带的负电荷量,故形成的离子就是阳离子;反之就形成阴离子。
    分子:分子可分为无机物分子和有机物分子,无机物分子中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这些物质都由元素组成。
    2、物质的组成
    (1)单质的组成:物质可由元素独立组成,如非金属元素C、S、P、Si等均可组成单质,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比较稳定存在的主要有Fe、Cu、Al、Ag等,它们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2)化合物的组成:化合物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3)有机物是一类特殊的化合物,构成的元素主要有C、H、O等元素。如我们常见的酒精(C2H5OH)、甲烷(CH4)等。
    (4)混合物的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如空气,其中含有N2、O2、CO2等物质。
    (二)中考中常见的问题及错误解答分析
    中考常见易错点:
    1、对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混淆,特性辨析不清。
    元素是宏观的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时,应该用“......由某元素组成”来描述,其中只涉及种类而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的概念。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就应该用原子(或分子、离子)来描述,不仅要讲种类而且要讲数目。
    2、对于推断题,首先是要正确掌握各种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特殊的性质,才能更好地理解推断题。在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有色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1)黑色物质:单质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等。
    (2)红色物质:紫红色的铜单质、红褐色的氢氧化铁、红色的氧化铁等。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凡是含有二价铜离子的盐溶液是蓝色)
    (4)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固体):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氢氧化镁。
    (5)可溶解于水(或可和水反应)的常见白色固体:常见的钠的化合物、钾的化合物,可溶解的钙的化合物(如氯化钙等)、常见的可溶解的钡的化合物(如氯化钡等)、硝酸钡等。
    (6)常见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甲烷。
    有特殊气味的气体:氨气。二氧化硫等。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7)通入澄清石灰水使溶液变浑浊的气体:主要是CO2,S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也可使石灰水变浑浊,初中阶段对SO2介绍比较少,重点掌握CO2的这一性质。
    三、化学实验的复习(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常用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2、药品的取用与注意事项
    3、加热、过滤、蒸发、气密性检查等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中考实验的考查中将作为基础出现。考查的趋向是对教材中出现的主要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判断及对操作不规范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
    (二)气体的制取、收集和净化
    在初中教材中,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气体制备的基础,尤其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中考中是必考的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净化又常常穿插在气体的制取试题中。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熟悉各种不同功能的模块装置,如: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洗气装置等等,充分了解它们所用仪器的功能作用、连接方式等。
    (三)物质的检验、分离与除杂
    物质的检验通常是指物质的鉴定、物质的鉴别和物质的推断三个方面。三者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依据物质的反应特征,选择适宜的化学试剂和方法,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由此加以判断。除杂时必须注意三点: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三是除杂的途径必须最佳。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方式出现,少部分以推断题的题型出现。
    (四)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设计与评价是考查同学们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当前课程改革和中考所关注的热点。同学们在设计实验时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有创新意识、节约药品。评价实验方案时要从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是否简单可行、所用药品是否经济、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是否体现“绿色化学”等方面进行考虑。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考查设计实验方案或谈谈对原题中所设计方案的看法,并要求说明理由或原因。
    四、化学计算的复习(一)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作为中考必考知识,主要通过写出已知物质化学式求解质量分数,以及在各种类型的化学计算题目中来考查体现;然而同学们在考试过程中失误比较严重,其根源主要表现在:
    1、将已知物质化学式张冠李戴,如硫酸铁的化学式错写成FeSO4(硫酸亚铁),而正确的硫酸铁化学式应为Fe2(SO4)3;再者就是对物质的俗称混为一谈,把纯碱的化学式错写成烧碱的化学式,而纯碱的化学式应为Na2CO3;这样必然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错误。
    2、在初中化学各种类型题目的计算中,同学们容易将两个分子以上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式错写从而导致失误。
    (二)此类计算在中考的填空题或综合计算题中经常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此类题型要求既要正确掌握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要确定物质的类别才能正确解答,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三)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此类题型有关溶液的计算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运用,既能考查同学们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又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必考重点。
    因此,在总复习时不仅要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不能局限于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满足于简单记忆,而应该学会整理、分析比较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配合一些典型习题训练,加深对知识的应用,要学会从题目中找出相应的关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定要背的25个精华知识点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
    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顺序背诵)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①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②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③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1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6、催化剂
    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17、氧化剂和还原剂
    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8、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
    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用洗气瓶排水
    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9、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20、制氧气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21、集气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 所得气体纯度大。
    22、电解水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23、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4、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25、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中考化学应该怎样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