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荡秋千的由来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荡秋千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清明节相关内容推荐↓↓↓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清明节的好句子
    清明节作文700字
    清明节扫墓的时间
    清明节荡秋千的由来
    在中国民俗节日里,寒食、清明、上巳是相伴相行出现的,甚至很多时候会将其相提并论而趋向于混同,最终则寒食和上巳都被并入了清明,使得清明节成为包容多种民俗内容的传统节日。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就把当时东京(今开封)清明节的盛况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在宋时的清明里除了扫墓踏青以外,还有射柳、拔河、蹴鞠、相扑、听书、看戏、斗鸡、放风筝、荡秋千等民俗活动。
    在如此众多的活动中,有一项受女子欢迎的游戏,那就是荡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两边支架,中间悬起两绳,下栓踏板而成。相传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需要借助藤条或是绳索来回摇荡来采摘果实。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里开篇就记载:“立春之日。悉翦彩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二字。为施钩之戏,以缏作篾缆相罥,绵亘数里,鸣鼓牵之。又为打球、秋千之戏。”隋杜公赡为“秋千”作注说:“《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折。’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曰名‘秋千’。楚俗亦谓之‘施钩’,《涅槃经》谓之‘罥索’。”唐代徐坚《初学记》卷四中又将“打球”、“秋千”二事置于“寒食”条目之下,也说明在早期的秋千是寒食节日中的一项传统活动。到了汉武帝时,秋千逐渐成了祝寿的代名词。唐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序》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千秋万寿,取的其实是谐音,为了避讳,所以改千秋为秋千。
    如果说北方山戎人荡秋千是为了强健体格,宫廷秋千是为了讨个好彩头,那么自齐桓公北伐山戎并将其传入中原之后,秋千也确确实实成为了节令里盛行的游戏,以至于“每至寒食为之”。
    秋千,绝不仅是来回摇摆如此单调的游戏。魏晋至唐宋,秋千就已是在寒食清明前后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半仙”,恐怕就是嫔妃们随秋千的摆荡飘起衣衫美裙宛若仙女一般吧!唐代诗人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秋千的影子,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清明》里“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秋千常与蹴鞠一起出现,“蹴鞠”是男子踢球游戏,秋千则是女子专属,男女相伴,意趣横生。唐宋时期,秋千一直是寒食节里最流行的活动。由于寒食在唐代有七天的国定假期,一年之中也唯有此时树木葱绿,所以人们纷纷选择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感。
    清明节的传统食物
    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2.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
    3. 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4.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
    5.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
    清明节的习俗活动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