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读书笔记合集大全
《第七天》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继《兄弟》之后,时隔七年后最新长篇小说。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讲述了现实的真实与荒诞;讲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第七天》读书笔记,方便大家学习。
《第七天》读书笔记1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温馨又揪心的爱情,分等级的殡仪馆,养父子感人至深的亲情,刘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错案……杨飞的这些经历在就像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周围最常见的人或事,还有每天被新闻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余华用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这两个极致的世界,批判审视着现实,给读者最残酷和最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辈们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这个年代正在奋斗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杨飞等人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的面孔,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兢兢业业买房结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小说文风很紧凑,快速有力,不点缀不渲染,有一种死亡般的寒冷和压抑,把人逼到角落里,堵着喘不出气,
活着的世界里充满了艰辛,死亡却只是绝望的开始。殡仪馆里,沙发坐的贵宾区穿的都是工艺极致的'蚕丝寿衣,每个都在两万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叶紫檀,每个都在六万元以上,刻着富丽堂皇的图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区,却会有人因为在同一家店买同样的寿衣比别人贵了50块而唉声叹气。当然,还有没有寿衣没有骨灰盒没有净身没有化妆的人……
然而作者意图并不在这里,余华喜欢在绝望中给人留着希望,这本书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生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很……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里构建出来的暖巢,于残酷现实里流露真实的人性温暖。“死无葬身之地”为现实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个乌托邦,用荒诞的变形记演绎出一种底层世界的冷暖人生。
《第七天》读书笔记2
《第七天》,余华先生最新的一本小说。封面即让人眼前一亮,有些时下流行的悬疑小说之味道,读后发觉内容相较于前两本的确有了不同,故事来源于我所生活的社会,讲述了我曾未听闻过的那些事。
先生的小说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总是分不开的。殡仪馆火化有等级分化,权钱人士坐在贵宾区,讨论着价格比房价还昂贵的墓地,使用的火化炉从国外进口……市长是超级贵宾,火化优先。因为能力不够,经济条件不足,妻子与他人远走。收入微薄依舊想哄女朋友开心,用山寨机当礼物致使两人最终阴阳相隔。好像不知不觉就有了三六九等的划分,被划在上层的人生活优渥、互相攀比、肆意炫耀、睥睨一切,被划在底层的人艰难困苦,自觉地低头自卑,心甘情愿地被唾弃贬低,连爱与被爱的权利都被剥夺。鲜有人知道何为平等、何为尊严。社会的真实,人类被迫承受优胜劣汰原则的冰冷,并将它缓缓扭曲变形。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是彼此取暖的最佳方式。虽然生活困苦,却因为你的存在而对明天充满期待。我想,杨飞是幸运的,他没有享受过富足的生活,但无论在哪个世界,每一天都被爱环绕。沉默寡言却老实善良的父亲,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因为一次已补偿的抛弃忏悔终身。把他当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的李月珍,愿意与他同甘共苦的美好女子李青,时刻温暖相迎的谭家人……因为你坚定灿烂的笑,生活好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我想,鼠妹是幸福的,穷愁潦倒,意外离世,却成了“死无葬身之地”中第一个去墓地安息的人。此生何其幸运,遇到了你,一个愿意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人,伍超。忍受不了女友伤心难过受委屈,好像为了她一人便有勇气与全世界为敌。这才是爱情真正的模样。社会的悲凉终究还是敌不过人情的温暖,它们在爱的阳光下是那么的弱小、不堪一击。
“那里的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愁也没有恨……”如此美好,如此理想,这是什么地方?未曾亲眼见过的天堂?“那里人人死而平等,那里是死无葬身之地。”因为无法安息而聚在一起,忽然发现时间不能再加以计算,未来相守的日子再也没有穷尽,终于可以放心说出“永远”,漫长的相伴相依便是我们渴求的安息。这些生前无奈而卑微的可爱人儿,终于在死后得到了最令人艳羡的补偿。似乎有了一个事实,只有经历过同样痛苦的陌生人才懂得彼此关爱,彼此珍惜。
有书陪伴,在路上的自己不再孤单。
《第七天》读书笔记3
前段时间看了《月亮与六便士》,这两天在家看《第七天》,它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作者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讲述了现实的真实与荒诞;讲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比恨更绝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
作者用无比直白赤裸不加修饰的手法和语言展现给了读者。
总的来说就是描写了一个官僚腐化、官民对立、贫富分化、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暴力执法、食品安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城市鼠族等等这些现象盛行的荒诞的世界。
让我了解到“死无葬身之地”的另一层意思,原来生活除了正能量积极一面,还有一层层阴暗面!反映着我们现实的生活!
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文章描述孩子和父亲之间那段亲情,特别感动,孩子是捡来的,但是父亲完全当作自己亲生儿子对待,为了孩子的幸福选择一生未婚,虽然孩子生活不算大富大贵,却给了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把一切最好的最好的都给了孩子。
当孩子长大成人,找到了亲生父母,那边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这个父亲很无私的送孩子到车站,和孩子告别,让他去亲生父母的城市去生活,力求更好的发展。
当然这个养子生活了不久,就回来了!和这个养育他的父亲生活在一起!
这位父亲一生任劳任怨的照顾孩子,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却不求回报,临终前得了重病,为了不拖累孩子自己选择离家出走!自生自灭!
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但是只要亲情在,人间还是会有爱有温暖!
在南方渐冷的天气里,窝在家里,坐在床前,看这样一本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第七天》读书笔记4
《第七天》是七天的故事,由大大小小环环相扣的故事拼凑的,是以另一个世界的角度对于现世的折射。主角杨飞更像是一条主线,从他身上延伸的婚姻、身世和现实故事才是真正的主角。
我坐在225页纸上,摇摇欲坠。
下笔前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去豆瓣搜索了一下书评,谩骂和抨击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立刻关掉,我不知道这会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我,可我想说的都是我感受到的。
对于很多像我一样浅薄的读者,读书,尤其是名家名作,是不会质疑的,尤其是在它还打动了你的情况下。
余华的文字真的悲,或者说作者真的很会讲感情,读到第二篇我就开始泣不成声了,接下来的几章就像是几大碗烈酒,干了之后,你一边流泪,一边发着酒疯,可还是难受,还是醉。
“所以你来了。”
“是的,我走了很远的路。”
这是杨飞和前妻李青在另一个世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前世的怨并没有越过生与死的边境线。不知怎么“我走了很远的路”突然变得浪漫起来,李青说她有些后悔,杨飞也没再见过李青这般女人。相似的是,两世相遇的最后的对话都是:
“我依然爱你。”
“我永远爱你。”
杨飞真的有一个很伟大的父亲,当然我指的是他的养父杨金彪。
他捡到他时才二十一岁,这是这般大的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责任。杨金彪在心仪的大辫子姑娘和来历不明的孩子的取舍间痛苦万分,毫无疑问,最后还是选择了杨飞,而原本打算丢下他的小树林的青石,却成了这位父亲至死的绊。
不得不说,杨飞和杨金彪的父子感情是这本书最大的催泪点,从开头就埋下伏笔,到结尾的呼应,不过是平凡且“死脑筋”的父亲,却好的那么不造作,那么真实。
“我不怕死,一点也不怕,我怕的是再也见不到你。”
《第七天》读书笔记5
这是一个比《活着》更艰难的故事,一个比《兄弟》更绝望的故事。书的内容看似很荒诞:主人公是一个死去叫杨飞的灵魂在七天里的见闻和回忆。这本书讲述一个人死后七天的经历。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温馨又揪心的爱情,分等级的殡仪馆,养父子感人至深的亲情,刘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错案……杨飞的这些经历在就像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周围最常见的人或事,还有每天被新闻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余华用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这两个极致的世界,批判审视着现实,给读者最残酷和最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辈们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这个年代正在奋斗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杨飞等人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的面孔,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兢兢业业买房结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余华喜欢在绝望中给人留有希望,这本书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生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很……这里人人死而平等。
用一周的时间读完《第七天》,没有欣喜,也没有失望。余华是我很欣赏的作家,我对《活着》读了许多遍。在七天里,我看到余华对这个社会的愤怒和无奈,看到文字的张力,看到了余华的荒诞和绝望。一个幽灵告诉你他的的故事。一个幽灵和许多幽灵在游荡,因为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第七天》读书笔记合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