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怎样复习之规律与口诀


    初中化学其实知识点比较少,所有把握好其中的知识规律就能轻易掌握初中化学。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化学知识点规律大梳理
    1.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金属+酸→盐+H2↑中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6.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7.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8.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9.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10.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2)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3)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4)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5)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6)氧化还原反应用还原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7)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8)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9)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10)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11)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12)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混合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近”。
    11.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1)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2)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3)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2.实验中的规律
    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2/3。
    (2)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45°角。
    (3)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1/3处。
    (4)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5)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
    (6)如果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7)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8)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1/3处。
    中考化学的实验口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固体需匙或纸槽,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燃,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1.固体需匙或纸槽:意思是说在向试管里装固体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壁上,可试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底部。
    2.手贴标签再倾倒:意思是说取液体药品时应将瓶上的标签贴着手心后再倾倒(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这句的意思是说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时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读数时,应该使视线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的切线处于同一平面上。否则,如果仰视则结果偏低,俯视则结果偏高。
    4.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玻棒"指玻璃棒。意思是说在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最好先将试纸剪下一小块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就会被湿润,观察是否改变颜色,由此就可以判断溶液的性质。
    托盘天平的使用
    螺丝游码刻度尺,
    指针标尺有托盘。
    调节螺丝达平衡,
    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
    先大后小记心间。
    药品不能直接放,
    称量完毕要复原。
    解释1.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这两句说了组成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调节零点的)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托盘(分左右两个)。
    2.调节螺丝达平衡:意思是说称量前应首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应调节螺丝使之平衡。
    3.物码分居左右边:"物"指被称量的物质;"码"指天平的砝码。意思是说被称量物要放在左盘中,砝码要放在右盘中。
    4.取码需用镊子夹:这句的意思是说取砝码时,切不可用手拿取,而必须用镊子夹取。
    5.先大后小记心间:意思是说在添加砝码时,应先夹质量大的砝码,然后在夹质量小的砝码(最后再移动游码)。
    6.药品不能直接放:意思是说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联想:可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被称量的药品放在纸片上,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表面皿或烧杯里称量)。
    7.称量完毕要复原:意思是说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使天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过滤操作实验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解释1.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斗"指漏斗;"架"指漏斗架。这两句说明了过滤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漏斗、漏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并且强调滤纸折叠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一样(这样可以是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过滤之前要静置:意思是说在过滤之前须将液体静置一会儿,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
    3.三靠两低不要忘:意思是说在过滤时不要忘记了三靠两低。"三靠"的意思是指漏斗颈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壁上,要使玻璃棒靠在滤纸上,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两低"的意思是说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所倒入的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氧气的制取实验
    实验先查气密性,
    受热均匀试管倾。
    收集常用排水法,
    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1.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试管倾"的意思是说,安装大试管时,应使试管略微倾斜,即要使试管口低于试管底,这样可以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有的少量水分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破裂。"受热均匀"的意思是说加热试管时必须使试管均匀受热(联想:方法是刚开始加热时,要用手拿酒精灯,来回移动,等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这样可以防止因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2.收集常用排水法:意思是说收集氧气时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联想:收集某气体若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气法,则一般选用排水法。因为排水法比排气法收集到的气体的纯度高。氧气比空气重,虽然可以用向上排气法,但是不如用排水法好)。
    3.先撤导管后移灯。意思是说在停止制氧气时,务必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联想:如果先撤去酒精灯,则因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会沿导管吸到热的试管里,致使试管因急剧冷却而破裂)。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氢气检纯试管倾,
    先通氢气后点灯。
    黑色变红水珠出,
    熄灭灯后再停氢。
    解释1.氢气检纯试管倾:"氢气检纯"的意思是说通入大试管的氢气必须先检查纯度,否则有爆炸的危险;"试管倾"的意思是说为了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却回流导致试管破裂必须使试管倾斜(使管口低于管底)。
    2.先通氢气后点灯:意思是说做该实验时务必先通一会氢气,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出之后,再点燃酒精灯,否则氢气和空气混合在受热的条件下将可能发生爆炸。
    3.黑色变红水珠出:意思是说待黑色粉末(氧化铜)全部变成光亮的红色(铜粉),同时管口有大量的水珠出现时,说明反应已完全,至此停止实验。
    4.熄灭灯后再停氢:意思是说停止实验时务必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否则,空气将进入试管,这样还原出来的铜又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受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重新生成氧化铜,于是导致实验失败。
    氢气的制取实验
    球斗容器导气管,酸中常加硫酸铜。
    关闭活塞查密性,检纯谛听爆鸣声。
    解释1.球斗容器导气管:"球斗"指球形漏斗。这句的意思是说明了制取氢气用启普发生器的三大主要部件: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联想:(1)在用启普发生器制气体时,药品的加入方法是:固体物质由插导气管的口子加入,液体物质由球形漏斗加入,废液从容器底部放出;(2)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的条件是:不需加热,必须是一种固体同一种液体反应,反应程度要缓和且放热量少;(3)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也用启普发生器]。
    2.酸中常加硫酸铜:意思是说在制取氢气的稀硫酸或稀盐酸中常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联想:制取氢气若只用纯锌粒,则反应速度较慢,为了加快锌粒与酸液的反应速度,在制取氢气的酸液里预先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这是因为锌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Zn+CuSO4=ZnSO4+Cu,置换出来的铜疏松地附着在锌粒的表面上,形成了许许多多的Cu-Zn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3.关闭活塞查密性:意思是说在加入药品之前,应该首先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导气管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仔细观察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即说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较好,然后将水从底部放出。
    4.检纯谛听爆鸣声:意思是说点燃氢气之前,务必首先检验氢气的纯度(若不纯即点燃则有爆炸的危险)方法是:用小试管收集氢气,然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注意管口始终要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迅速放开手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应该继续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无爆鸣声(只听到"噗"的一声)为止[联想:点燃甲烷时也必须检验纯度,方法相同。
    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
    实验室制二氧碳,大理石与稀盐酸。
    两种苏打皆不用,速度太快控制难。
    不用硫酸代盐酸,钙盐不如镁盐廉。
    硝酸见光易分解,鉴别火柴不能燃。
    解释 1.球斗容器导气管:"球斗"指球形漏斗。这句的意思是说明了制取氢气用启普发生器的三大主要部件: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联想:(1)在用启普发生器制气体时,药品的加入方法是:固体物质由插导气管的口子加入,液体物质由球形漏斗加入,废液从容器底部放出;(2)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的条件是:不需加热,必须是一种固体同一种液体反应,反应程度要缓和且放热量少;(3)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也用启普发生器]。
    2.酸中常加硫酸铜:意思是说在制取氢气的稀硫酸或稀盐酸中常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联想:制取氢气若只用纯锌粒,则反应速度较慢,为了加快锌粒与酸液的反应速度,在制取氢气的酸液里预先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这是因为锌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Zn+CuSO4=ZnSO4+Cu,置换出来的铜疏松地附着在锌粒的表面上,形成了许许多多的Cu-Zn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3.关闭活塞查密性:意思是说在加入药品之前,应该首先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导气管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仔细观察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即说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较好,然后将水从底部放出。
    4.检纯谛听爆鸣声:意思是说点燃氢气之前,务必首先检验氢气的纯度(若不纯即点燃则有爆炸的危险)方法是:用小试管收集氢气,然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注意管口始终要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迅速放开手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应该继续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无爆鸣声(只听到"噗"的一声)为止[联想:点燃甲烷时也必须检验纯度,方法相同。
    中考化学怎样复习之规律与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