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打盹会做梦,学习会圆梦。要想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则需要实际行动起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古诗三首》
    我会写:
    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
    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泣qì:哭泣 抽泣 泣不成声
    盈yí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脉mò:脉脉 含情脉脉
    栖qī:栖息 栖居 栖身 两栖
    鸦yā:乌鸦 鸦片 鸦雀无声 鸦片战争
    多音字:
    处:chù办事处 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
    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脉:mài(山脉) (mò(脉脉)
    纤:xiān(纤维) qià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 官(官员)
    侯(王侯) 候(等候)
    栖(栖息) 柄(把柄)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知识点
    多音字:
    给:gěi给力 jǐ给予
    场:chǎng场地 cháng一场雪
    词语解释:
    伟大: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造句: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反义词:
    伟大——渺小 情愿——被迫
    永远——暂时 抬举——贬低
    近义词:
    伟大——崇高 情愿——甘愿
    永远——永久 抬举——器重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课内问题:
    诗歌的前四小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答:不同。每节的前两旬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六年级语文备考总复习知识点:句子
    复习概要总结
    1、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
    2、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格言、经典诗句以及小升初必备古诗80首的背诵及默写。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一、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例如:“春天来了。”“我们是少先队员。”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外宾们游览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例如:“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二、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改成: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羡慕他。他聪明。改成:我羡慕他聪明。(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如: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三、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⑷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⑸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⑴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⑵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⑶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⑷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⑸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⑹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⑺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