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预测
中国石油大学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预测,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预测
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还未公布,可以收藏以待更新,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历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选科/专业组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省控线 |
---|---|---|---|---|---|---|---|
北京 | 综合 | 2021 | 本科批 | 物/化/生(3选1)/(04) | 576 | 11649 | 400 |
北京 | 综合 | 2021 | 本科批 | 物理必选/(02) | 576 | 11649 | 400 |
北京 | 综合 | 2021 | 本科批 | 物理/化学(2选1)/(03) | 579 | 11162 | 400 |
北京 | 综合 | 2021 | 本科批 | 思想政治必选/(05) | 588 | 9802 | 400 |
北京 | 综合 | 2021 | 本科批 | 不限/(01) | 591 | 9357 | 400 |
北京 | 综合 | 2020 | 本科批 | 物/化/生(3选1)/(04) | 581 | 12273 | 436 |
北京 | 综合 | 2020 | 本科批 | 物理/化学(2选1)/(03) | 581 | 12273 | 436 |
北京 | 综合 | 2020 | 本科批 | 物理必选/(02) | 588 | 11138 | 436 |
北京 | 综合 | 2020 | 本科批 | 思想政治必选/(05) | 597 | 9676 | 436 |
北京 | 综合 | 2020 | 本科批 | 不限/(01) | 598 | 9530 | 436 |
北京 | 文科 | 2019 | 本科批 | -/- | 610 | 1478 | 480 |
北京 | 理科 | 2019 | 本科批 | -/- | 594 | 8613 | 423 |
北京 | 文科 | 2018 | 本科一批 | -/- | 626 | 1685 | 576 |
北京 | 理科 | 2018 | 本科一批 | -/- | 591 | 9304 | 532 |
北京 | 文科 | 2017 | 本科一批 | -/- | 603 | 1503 | 555 |
北京 | 理科 | 2017 | 本科一批 | -/- | 567 | 11639 | 537 |
中国石油大学概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北京昌平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军都山南麓,北京校区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园占地面积7000余亩。学校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根据ESI 2018年5月更新的数据,学校有4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分别是Chemistry(化学)、Engineering(工程学)、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和Geosciences(地球科学)。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实施了“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培育计划”,分别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石油石化优势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基础支撑学科,非常规油气、新能源、海洋油气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二十万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676人、硕士研究生5620人、博士研究生1253人、留学生455人,在校生总数1.5万余人。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64人,其中教授239人,副教授374人,博士生导师28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挪威国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__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__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 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__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4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4个,教育部“__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选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两条快速成长通道,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