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客车和货车的速度之比为5:4那么相遇时的路程比=5:4相遇时货车行全程的4/9此时货车行了全程的1/4距离相遇点还有4/9-1/4=7/36那么全程=28/(7/36)=144千米
    2、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解:甲乙速度比=8:6=4:3相遇时乙行了全程的3/7
    那么4小时就是行全程的4/7
    所以乙行一周用的时间=4/(4/7)=7小时
    2、有一个财迷总想使自己的'钱成倍增长,一天他在一座桥上碰见一个老人,老人对他说:“你只要走过这座桥再回来,你身上的钱就会增加一倍,但作为报酬,你每走一个来回要给我32个铜板。”财迷算了算挺合算,就同意了。他走过桥去又走回来,身上的钱果然增加了一倍,他很高兴地给了老人32个铜板。这样走完第五个来回,身上的最后32个铜板都给了老人,一个铜板也没剩下。问:财迷身上原有多少个铜板?
    分析:此题采用逆推法解决。
    第5次以后,财迷只剩下32个铜板,相当于第5次过桥前手里有16个;
    第4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四次结束以后手中有48个,相当于第4次过桥前手中有24个;
    第3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3次结束以后手中有56个,相当于第3次过桥前手中有28个;
    第2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2次结束以后手中有60个,相当于第2次过桥前手中有30个;
    第1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1次结束以后手中有62个,相当于第1次过桥前手中有31个。
    解答:解:第五次后有:32÷2=16(个);
    第四次后有:(32+16)÷2=24(个);
    第三次后有:(32+24)÷2=28(个);
    第二次后有:(32+28)÷2=30(个);
    第一次原有:(32+30)÷2=31(个);
    答:财迷身上原有31个铜板。
    3、一个等差数列的第2项是2.8,第三项是3.1,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5项是()。
    考点:等差数列。
    分析: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3.1-2.8=0.3,所以首项是2.8-0.3=2.5,然后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列式为:2.5+(15-1)×0.3,然后解答即可。
    解答:解:公差是:3.1-2.8=0.3,
    首项是2.8-0.3=2.5,
    2.5+(15-1)×0.3,
    =2.5+4.2,
    =6.7;
    故答案为:6.7。
    4、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匀速生长(草每天增长量相等),如果放牧24头牛,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量是相等的。(1)如果放牧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最多可放多少头牛?
    解答:
    (1)草的生长速度:(21×8-24×6)÷(8-6)=12(份)
    原有草量:21×8-12×8=72(份)
    16头牛可吃:72÷(16-12)=18(天)
    (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则每天吃的份数不能多于草每天的生长份数
    所以最多只能放12头牛。
    5、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
    解:小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后,再骑甲牛返回,用时2+1=3分钟
    然后骑在丙牛背上赶丁牛过河后,再骑乙牛返回,用时6+2=8分钟
    最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不用返回,用时2分钟。
    总共用时(2+1)+(6+2)+2=13分钟。
    6、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答案与解析:
    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72000÷3600=20(米/秒)
    某列车的速度为:(250-210)÷(25-23)=40÷2=20(米/秒)
    某列车的车长为:20×25-250=500-250=250(米)
    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250+150)÷(20+20)=400÷40=10(秒)
    7、
    A、B、C、D四个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被评为三好学生。A说:“如果我被评上,那么B也被评上。”B说:“如果我被评上,那么C也被评上。”C说:“如果D没评上,那么我也没评上。”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没被评上,并且A、B、C说的都是正确的。问:谁没被评上三好学生?
    答案与解析:A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由C说可推出D必被评上,否则如果D没评上,则C也没评上,与“只有一人没有评上”矛盾。再由A、B所说可知:
    假设A被评上,则B被评上,由B被评上,则C被评上。这样四人全被评上,矛盾。因此A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8、15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7倍,10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儿子各多少岁。
    解答:
    父亲50岁,儿子20岁。
    (15+10)÷(7-2)+15=20(岁)
    2、王涛的爷爷比奶奶大2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全家五口人共200岁。已知爷爷年龄是王涛的5倍,爸爸年龄在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问王涛全家人各是多少岁?
    解答:
    王涛12岁,妈妈34岁。爸爸36岁,奶奶58岁,爷爷60岁。
    提示:爸爸年龄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那么现在的年龄是王涛的4倍少12岁。
    (200+2+12+12+2)÷(1+5+5+4+4)=12(岁)。
    9、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分析: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解: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180+20)/2=100人,第一小组的人数=(100-2)/2=49人。
    10、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分析: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总数不变。甲筐原来比乙筐多19千克,后来比乙筐少3千克,也即对19千克进行重分配,甲筐得到的比乙筐少3千克。于是,问题就变成最基本的和差问题:和19千克,差3千克。
    解:(19+3)/2=11千克,从甲筐取出11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11、已知一艘轮船顺水行48千米需4小时,逆水行48千米需6小时。现在轮船从上游A港到下游B港。已知两港间的水路长为72千米,开船时一旅客从窗口扔到水里一块木板,问船到B港时,木块离B港还有多远?
    考点:流水行船问题.
    分析:顺水行速度为:48÷4=12(千米),逆水行速度为:48÷6=8(千米)。
    因为顺水速度是比船的速度多了水的速度,而逆水速度是船的速度再减去水的速度,因此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之间相差的是“两个水的速度”,因此可求出水的速度为:(12-8)÷2=2(千米)。
    现条件为到下游,因此是顺水行驶,从A到B所用时间为:72÷12=6(小时)。
    木板从开始到结束所用时间与船相同,木板随水而飘,所以行驶的速度就是水的速度,可求出6小时木板的路程为:
    6×2=12(千米);与船所到达的B地距离还差:72-12=60(千米)。
    解:顺水行速度为:48÷4=12(千米),
    逆水行速度为:48÷6=8(千米),
    水的速度为:(12-8)÷2=2(千米),
    从A到B所用时间为:72÷12=6(小时),
    6小时木板的路程为:6×2=12(千米),
    与船所到达的B地距离还差:72-12=60(千米)。
    答:船到B港时,木块离B港还有60米。
    12、
    小明住在一条胡同里,一天,他算了算这条小胡同的门牌号码。他发现,除掉他自己
    家的不算,其余各门牌号码之和正好是100。请问这条小胡同一共有____户(即有多少
    个门牌号码)。小明家的门牌号码是_______。
    【答案】
    这道题目的具体数值只有一个,所以我们要通过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都知道:
    1+2+…+10=55,所以和在100附近的应该为1~14、或1~15,
    (1)1+2+…+14=105,小明家门牌号为5,共有14户人家;
    (2)1+2+…+14+15=120,小明家门牌号为20,不再1~15的范围,所以不符合题意。
    13、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7人,则多4个床位。该校有宿舍_____间,学生_____人。
    解:(14+4)÷(7-5)=9(间)
    9×5+14=59(人)。
    14、
    用库存化肥给麦田施肥,如果每公亩施6千克,就缺200千克;如果每公亩施5千克,则剩下300千克,那么有_____公亩麦田,库存化肥_____千克。
    解:(300+200)÷(6-5)=500(公亩);
    500×5+300=2800(千克)。
    15、
    某校学生参加劳动,分成若干组,如果10人一组,正好分完,如果12人一组,差10人。参加劳动的有_____人。
    解:10÷(12-10)=5(组),5×10=50(人)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