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知识归纳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八年级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八年级知识1
    第十六课 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新世纪 新挑战 参与 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历史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关系显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面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把握机遇,因势利导,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努力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2、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⑴时间:1991年
    ⑵性质: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
    ⑶作用:亚太经合组织以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交往、发展和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减少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为宗旨。该组织成立后,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协调成员间经济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1991年
    4、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原则: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推动合作
    5、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作用: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多年来,中国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和推动合作的精神全面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促进该组织的发展以及亚太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作出重要的贡献。
    6、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贡献:
    ⑴2001年,中国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
    ⑵2001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7、两个会议的影响(亚太经合组织年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1、历史背景:
    冷战结束后,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各国面临着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为体,不仅涉及各国的安全、贸易发展和国家利益,同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2、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宣言,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性质: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意义:
    这一组织的诞生,不仅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的睦邻互信和友好合作,对维护本地区安全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国际社会摈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
    1、目前世界局势
    ⑴背景:世界交替之际,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⑵特点: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中国外交的努力、中国外交的调整(中国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的贡献)(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的内容):
    ⑴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它国际事务
    ⑶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⑷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⑸反对一些形式的恐怖主义
    ⑹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3、中国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的具体事例:
    ⑴1997年11月,访问美国,访问期间,中美两国元首就21世纪中美关系发展框架和方向达成重要共识。
    ⑵1998年4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欧洲,与欧洲联盟轮值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桑特在伦敦举行中国——欧盟领导人首次会晤,双方确定中欧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向重视联合国的作用,对联合国的和平事业一直采取积极支持的立场。近年来,中国多次派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和联合国组织的大选监督、武器核查等工作。
    ⑷1995年,中国在北京成功主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对推动世界妇女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历史八年级知识2
    第十八课 科学技术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1、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⑴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子弹的研制与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成为各国科研的热点。
    ⑵目的: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建设,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中国的太阳能事业,研制核武器。
    ⑶成功时间:
    ①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②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⑷意义:原子弹与氢弹先后成功爆炸,标志着我国存入了世纪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2、人造地球卫星
    ⑴开始时间:1965年,我国正式开始研制人造卫星。
    ⑵成功时间: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⑶意义(标志):从此,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
    3、钱学森——中国的导弹之父
    4、四个易考时间
    ⑴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承载的“东方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离开发射架,直冲云霄。
    ⑵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50分,地面观测台站接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
    ⑶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一颗返回式卫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⑷1981年我国又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成为继苏联、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1、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研究开始时间:
    1958年,中国开始进行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
    2、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研究成功时间:
    于1965年9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3、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的意义:
    胰岛素是人或哺乳动物胰脏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不仅为提示生命奥秘打开一条新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为工业、农业、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1、培育: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灿型杂交水稻。
    2、特点:与普通水稻相比,杂交水稻具有产量高、抗病害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3、评价: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推广:1975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多点进行种植示范,次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5、意义:为粮食大面积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
    “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倡导者: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3、“863”计划的由来:因建议与决策时间都在1986年3月,所以这项计划又称“863”计划。
    4、“863”计划的成果:
    在“863”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在生物工程药物、通信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平台、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国际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已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些产品正成为高技术产业的生长点。
    5、作用(意义):
    “863”计划的顺利实施,为中国高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历史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2、建设情况:1986年,中国开始网络建设,1994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接通。
    3、应用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此为技术依托的信息产业到2000年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4、作用(意义):计算机网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继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而且还是一个服务系统,能够提供形式多样的手段和工具为用户服务,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
    历史八年级知识3
    第十九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普及
    1、义务教育实施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学校面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基础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投入的逐渐增加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基础教育更是蓬勃发展。
    2、《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实施:
    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基础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开始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的普及情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推动下,城乡“以法治教”,普及小学和初级教育的工作进入新阶段。到2001年底,占全国人口85%的地区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不仅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3、新时期:优先发展
    ⑴恢复高考:
    ⑵教育优先发展: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⑶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理顺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⑷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
    通过改革,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基础。
    ⑸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
    经过20多年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我国已形成多了办学多样、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