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勤俭节约是美德国旗下讲话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勤俭节约是美德国旗下讲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2022勤俭节约是美德国旗下讲话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六(2)班的刘恩霖,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这点水是神圣的》。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万事万物将无法生存。水滋养着我们,也承载着我们的生命,当你健康快乐生活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了她的弥足珍贵?你是否对她怀着虔诚的感恩之情?也许你仍不清楚她的身世,更不愿想她的状况: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立方米,而可食用的淡水资源只有3.5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0.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加上人为的生活浪费,工农业污染,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
我国的淡水资源更不容乐观,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我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在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我们这些还没有受到饮水威胁的人们仍不懂得珍惜水资源。现在浪费水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
在学校、公厕等公共场所,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每天“滴答、滴答”地滴着水,这是水为我们的熟视无睹而哭泣!如果按这样滴一个月就会大约流掉一至六立方米水,难道不令人心痛?
在洗汽车时,又有大量的水流到了下水道。每天“哗啦啦、哗啦啦”,这是水在倾诉:太浪费、太浪费!你们洗去了污垢,同时又洗去了人心。
洗碗时,水中加入洗洁精,含着油污一起“咕咚、咕咚”流向下水管,这是水在无言的承受着苦痛:我们要清洁,要清洁!我们的双眸如何再清澈!
小商店里买来的饮用水,有人喝了一半就随手扔掉,水瓶孤零零地躺在马路上,被风吹得滚来滚去。多好的水啊!怎能说扔就扔呢?“骨碌、骨碌”这是水在警告我们:节约用水,节约用水!别再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美梦!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珍惜水,节约水,从小事做起,从拧紧水龙头做起!让我们与水为友,和谐共生!
谢谢大家!
2022勤俭节约是美德国旗下讲话2
水是大地的血脉,它滋润着崇山峻岭,灌溉着万亩良田,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她养育着飞禽,哺育着花草,水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水球。它表面约有70%被水所覆盖,水资源可谓十分丰富,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些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海水,而仅占2.5%的淡水中,八成以上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级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所以我们真正能够利用的江河水及地下水仅占地球总贮水量的0.26%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没有一丝一毫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在不停的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比如一些同学用水龙头,开了之后不及时关闭,让水无节制流淌,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流失,还比如工厂排污,大气排放等等许多不当行为。
水,现在受到严重的污染,淡水资源越来越少,我们祖国的珠江河,过去是清澈见底,而现在由于被沿岸工厂的工业废水和市民的生活废水所吞噬,清亮的河水变得乌黑,河面上飘着各种瓶子,塑料袋,废弃物。水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是最廉价,最丰富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上,目前多个国家正面临水资源不足,10多亿人喝不到清洁水。城市人口缺水问题也日益突出,水的问题也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我国许多城市也面临着缺水的危机。因此,政府提出了开源与节流并重,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政策措施。
其次,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尽量使用节水器具,广泛宣传节约用水的好处,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最珍贵的资源,摒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
为了创造美好的环境,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希望同学们能拿出实力行动来弥补过去过失。
2022勤俭节约是美德国旗下讲话3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在物质不富裕的过去,需要勤俭节约;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资源不断富足的今天,再次提出应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在号召我们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品格发扬广大。
发扬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是被历史印证了的正确选择。纵观中国历史,有数不尽关于勤俭节约的历史典故和事件。从节俭力行赐而不受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们勤俭节约的故事无一不是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古训的有力诠释。“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正是主席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使年轻的共和国迅速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甩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发扬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是由代现实决定了的必然选择。也许有人会说,以前国家穷,我们不得不勤俭节约,今天,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富了、腰包鼓了,浪费一点也无妨。的确,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适当提高消费水平可以理解,但这决不能成为丢掉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的理由。因为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我们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粮食的平衡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们的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我们须臾不能忘。它决定了我们的国家根本经不起铺张浪费的折腾,决定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须臾不能丢,反对铺张浪费的主张须臾不能忘。经济学家说过,奢侈是公众的'大敌,节俭是社会的恩人。然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们不能逾越,人口众多的现实我们一不能改变,资源匮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不能逃避,那么,直面现实和矛盾,试想,如果人人都能躬行节俭,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将为国家省下多少资源,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
发扬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行中国人在欧洲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的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在全社会正掀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热潮中,这则故事着实发人深省。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花钱消费是个人自由,浪不浪费他人无权干涉。殊不知,浪费行为的“溢出效应”侵蚀了社会资源,浪费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了,它更关乎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从这个角度看,厉行节俭、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家,更存在于一个大家,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如果每个人都不负责任地浪费资源,那么当人类仅剩的一滴水是地球的眼泪,仅剩的一抹绿是地球的记忆,恐怕我们谁也逃不过自然的惩罚,那,,谁还敢说浪不浪费是个人自由?谁还敢摆出事不关己的姿态?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一种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未雨绸缪,因此,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厉行勤俭节约不仅是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发扬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要从思想上彻底扭转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是由错误的观念造成的,例如扭曲的消费观――面子消费。不少人认为凡事要大操大办、宁剩毋缺面子上才挂得住、人情上才过得去,更有些人甚至打肿脸来充胖子也要装排场、讲气派,劳神伤财、浪费资源不说,还给以后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也有一些人虚荣心膨胀,一味“炫耀消费”,不选对的,专挑贵的,以此炫耀财富、夸饰身份、显示地位,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网上也经常报道中国人出国疯狂购物,使西方发达国家大为震惊。难道中国真的高度发达、中国人真的一下子富起来了吗?显然,这与我们的国情并不相符;是中国人都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了吗?也不是这样的。造成这种浪费,其实是中国人好面子的观念和虚荣心在作祟。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互相攀比,在虚荣心驱使之下追求体面、排场,自觉不自觉地花了许多冤枉钱,浪费了许多宝贵资源。因此,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从扭转思想观念做起,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放下所谓面子、收起个人虚荣,对家庭经济、对社会资源负起责任。
发扬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是国家公职人员廉洁自律的必然要求。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讲,小到所用的每一张打印纸,大到公车的采购使用,小到一顿公务招待,大到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展,花的都是公款,是国家和人民的钱,厉行勤俭节约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公务员队伍中,也有个别人无视公款使用原则,大肆铺张浪费,超标购车、公款吃喝娱乐、大搞面子工程、中饱私囊,甚至用公款拉关系走后门,谋取私人利益。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的形象、伤害了人民感情,事实也证明,这些人是难逃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的严惩的。值得欣慰的是,反对浪费,厉行节约之风正悄然刮起,从中央到地方年底团拜会取消了,名目繁多的宴请会、联谊会减少了,再看看我们身边,一年一度的花博会减少了不必要的鲜花摆放,单位建起了廉政食堂,制定了公车使用管理制度;身边的长明灯灭了,永不关机的电脑下班关了,办公室空调温度调高了等等,不要以为这是政府抠门儿,因为这些变化正一点一滴地为国家和人民节约资源和财富,政府将有能力去救助更多孤寡老人,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为山区的群众修一条出山的路,为干旱地区的群众挖一口吃水的井……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要刻牢记:我们只有为人民看好钱袋子的责任,没有挥霍浪费的权利;只有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没有腐化堕落的理由。于国家而言,勤俭节约是国家品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否能赢得人民尊重,更决定着国家长远未来的命运。于个人而言,勤俭节约是生活和持家的基本素养,也是社会的一种道德操守。勤俭国家廉洁,勤俭社会健康,让我们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将勤俭节约这股正能量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国家在节约中更加富强,我们的生活在节约中更加美好。
2022勤俭节约是美德国旗下讲话4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厉行节约,从我做起》。
同学们:大自然的能源,是给人类最宝贵的礼物。从远古时起,人类就知道利用能源改变生活,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无处不在。能源的紧缺与需求的增加,节约能源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大事。
古今中外,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个人类,要想更好生存,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不仅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也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创建“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型校园”,将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然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观察我们身边的铺张浪费现象,其场景却令人触目惊心。来看看我们的校园吧:光线充足的白天,有些教室电灯还在长明;水池旁人走水自流;教室的地面上,粉笔、纸张在那里静静地躺着;每天中午装剩菜剩饭的桶堆积了许多米饭、肉、菜。这些现象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其实稍加注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们却忽视了这些细节。我想,在家里我们肯定能做到随手关灯、关水;为什么我们却忽略了这些细节?关键是没有将节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形成一种观念。
节约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点滴小事儿折射着做人的品德,做到了与否,将是做人品行考核的优劣。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一袋米、一袋面、一吨水、一度电、甚至汽车、煤气的花消,大多数的家庭都能消费得起。而这现代人‘节约’的概念,似乎越来越少了,甚至没有了。提起‘节约’有人会说:“我一个人‘节约’当什么呀?”如果每个人都这么认为的话,那就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太不负责任了!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入手,把节约落到实处,让我们同心协力,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我们的校园蔚然成风,希望大家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行动中来,让节约引领风尚,努力把我们的学校建设成为高雅文明的节约型校园。
谢谢大家!
2022勤俭节约是美德国旗下讲话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也许同学们会认为,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最近我看到一组数据很受启发:据科学测定,如果“滴水”不停地流,可在1个小时内集到3。6公斤水,1个月内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给予一个人半年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的。水对地球和地球上的居民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在家庭、工厂、还是农村,水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人体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用来补充流汗和呼吸时失去的水分,以保持健康。一个人超过四天不喝水就不能生存,而一年要一吨水才可以维持健康生命。我忽然感悟到有位哲人说过的话:如果我们现在再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人类的眼泪!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虽然不能为节约用水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例如,看到有人浪费用水,我们可以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
看到有的水龙头在滴水,我们可以走过去随手关上;
做好水资源的再次利用,收集自己的洗脸水、洗衣服水冲洗厕所等。有人作过统计,如果我国13亿人每人节约一滴水,就会节约45吨水!多么惊人的数据啊,联想到祖国的万里长江和滔滔黄河,不也是由一滴一滴的水汇集而成的吗?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未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中华民族细水长流的美德,节约每一滴水,为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