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历史科目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文科了,然而考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严重。答题技巧能够提高得分率,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3、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4、主观原因:是指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事件中俄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5、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6、“主要目的”“根本目的”: “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历史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一、能力要求—三大条目
    ①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即题目要求,应首先审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能使我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当中有较大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②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心;或者对材料进行分层,在卷面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圈划和批注。注意要求里面的“最大限度”。
    ③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在前面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各层次概括;或者分析材料各层次哪些信息是事件特征描述,哪些是事件原因表述,哪些是事件结果或意义表述。
    二、基本机构—两大部分
    ①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②问题:主要有五大类:
    (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5)综上,简述??的启示(或得出??认识)。
    三、答案类型—两类分法
    ①据答案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②据答案内容分
    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如: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四、解题技巧——三个环节
    1.读——解题的基础
    (1)读设问
    一是粗读,大致了解所需回答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这样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是精读,在读完材料后做答前。
    这遍审题要注意五个方面:
    ①信息来源或者答案出处:表述为: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只;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②答题要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③核心词(答题语):原因、影响、特点、措施等。④限定词: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等。⑤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特别提示
    ①依据设问类型,确定答案应该来自课本还是材料:(1)“根据材料回答”:概括归纳材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
    (3)“根据材料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含图片信息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炼信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影响等层次递进);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认识或启示”:根据材料,逐一分析,史论结合,生成新结论,谈评价、经验教训,切记不能没有根据的随意空谈;
    (5)“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从材料中概括,而需要依据材料所涉及的现象,结合课本总结出本质。
    ②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没有时间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了历史学科,也就不可能对任何历史问题作答了。
    (2)读材料
    ①读引言(题引):
    考试一般都采用专题式或者主题式命题方法,即一道题目都有一个中心和主题,体现命题者的立意和命题意图。而体现命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阅读引言可以使我们快速明确爷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因此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
    ②读材料正文:
    这是读题的核心任务,一般要求阅读材料在两遍以上,在阅读向过程当中要动笔圈划关键词、句,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
    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分号、句号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分号和句号的个数往往意味着材料要点的层次和个数。
    ③读材料出处:
    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考试中要高度重视。2.找——解题的关键
    (1)阅读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3. 答——解题的落脚点
    规范答题——要做到”六化”:
    (1)答案要做到“三化”:要点化、条理化、专业化。
    ①要点化: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高考阅卷就是看点给分。详略得当,一看分数多少,二要点到为止,不要纠缠在一点上啰嗦太多,言多必失。
    ②条理化:分析原因、条件或影响时要从根本一直接;内因—外因;客观—主观;积极—消极;政治、经济、文化和事件当事各方等方面,辩证思考,全面分析。先后顺序清晰,层次分明。
    ③专业化:要尽量避免“大白话”,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做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这样做可以起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作用。 特别提示
    ① 根据题目的“核心词”或“答题语”形成答题思路:
    原因(背景):主观一客观;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 作用: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趋势):由??到??;越来越??等。 ②其他答题基本思路: (1)先材料后所学知识;
    (2)先材料表层信息后概括性语言; (5)先史实后结论,史论结合等。
    ③ 切记答案一般不要照抄原文,高考阅卷明确规定照抄原文没分,一定要稍做改动和概括。如果出现材料和课本不一致的情况,还是要以材料为准。 (2)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
    ①段落化:每一大问的答案独成一段。每一大问要分解设问,列表规划,列成几个小
    问题,防止漏问。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漏答现象,也有利于卷面保持整洁。还能方便阅卷老师对号入座,快速阅卷。
    ②序号化:答案要点用序号标明,这样答案一目了然,便于阅卷老师迅速阅卷和判分。
    ③规范化:书写要正规,好多省份采用的是网上阅卷的方式,书写潦草更不容易得分,要保持卷面整洁。男生字小些,女生要写的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