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10篇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欢迎借鉴参考。
更多华罗庚相关内容推荐↓↓↓
数学家华罗庚的手抄报
华罗庚名人名言
华罗庚的读书心得
华罗庚的成功故事
成功人士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一
华罗庚上小学时,一个老师对新上任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老师。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为几何?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全班震惊,老师也点头称赞。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华罗庚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父亲说他是个“书呆子”,几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一些上了大学的同学有的对他也有些冷淡。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生摇头叹息地叫家人为他准备“后事”。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干活,左腿又被摔成残废。他还是不气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行锻炼。练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学去干杂务,给老师打水、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自学。就在中学工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数学泰斗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自己身边。
一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清华大学数学专科的全部课程,并且自修了英语和法语。接着,他的数学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陆续发表。1934年,在熊庆来的推荐下,任命华罗庚为数学系助教。不久,校领导又任命他为数学教授。
一个贫困而又残疾的人,终于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并成为驰名中外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值得我们为之学习。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二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1979年,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这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途径香港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建立。”“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孩子们,从数学家华罗庚的两个小故事中,我们是不是要鼓励自己认真学习数学,同时,更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三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四
1938年,整个中国已是烽火连天,华罗庚在这一年完成了在英国预定的进修,他立即回国。启程时,好友劝他不必冒此风险,留在英伦各大学讲授数理,必受欢迎。但华罗庚一定要与自己的同胞共赴国难。于是他回到了西南联大,成了危难中国的一名教授。抗战时期,昆明是日军重点轰炸的城市,有一次,华罗庚就被日军飞机扔下的炸弹活埋在防空洞里。而那时的华罗庚正和闵嗣鹤等人讨论数学。当学生挖起华罗庚时,发现他眼镜已经没有了,长衫的后半截没有了,咳嗽出来的都是鲜血。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华罗庚仍然陶醉于数学之美,他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即使到今天,华罗庚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成的全部著作,仍然是世界数学王国里的经典之作。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魏尔教授之邀赴美进行学术访问。在美国的四年,他拓展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认真研究了应用数学的情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要知道那时候全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才刚刚诞生。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此时的华罗庚已经被伊利诺依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不少人都认为华罗庚不会回来了。可是,谁也没想到,此时的华罗庚内心是多么渴望早点回到自己的祖国。最终,华罗庚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携家人回国。1950年2月,在归国的船上,华罗庚写下了《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他坦露出了一颗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我先诸位回去了。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这一年,华罗庚40岁。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抵达北京。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五
20世纪的中国数学家中,有一位出身于小贩之家,他便是华罗庚。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他的父亲是学徒出身,经过多年努力,拥有了3家规模不等的商店,一度担任县商业丝会董事。不料后来一场大火把大店烧个精光,接着较大的店也倒闭了。等到华罗庚出世时,华家只剩下一爿经营棉花的小店,以委托代销为主。
华罗庚在当地读小学时,因为淘气,成绩糟糕,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做父亲的重男轻女,让成绩好的姐姐辍了学,而让华罗庚进入县立初级中学。从第二年开始,数学老师便对华罗庚另眼相看了,经常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地跟他说:“今天的题目太容易,你上街玩去吧。”上初中三年级时,华罗庚已在着力简化书上的习题解法。
等到华罗庚初中毕业,父亲又犯了难:一方面,他希望儿子“学而优则仕”;另一方面又有所顾虑,如果送他去省城读高中,经济负担太重。此时有一位亲戚提供了一个信息:教育家黄炎培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费全免,只需要付食宿和杂费。结果华罗庚被录取了,进入该校商科就读,相当于现在的中专。
那一年,16岁的华罗庚与同城的一位姑娘结了婚。婚后第二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不得已华罗庚辍了学,回家帮助父亲站柜台。可是,华罗庚依然喜欢看数学书和演算习题。当时与华家的棉花店隔河相望有家豆腐店,每天天还没亮,豆腐店伙计起来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点上油灯在看书了。
开店营业以后,若是有顾客来了,华罗庚便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待顾客走了,他又埋头看数学书或演算习题。有时看书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父亲知道后气急败坏,骂儿子念书念得“呆”了。有一次他甚至把儿子的演算草稿撕碎。直到有一天,罗庚纠正了账房先生的一处严重错误,做父亲的终于感到一丝欣慰。
又过了一年,从巴黎大学留学归来的华罗庚中学母校校长看到华罗庚家庭困难,同时他又好学,便聘请他担任学校会计兼庶务。后来当校长准备提拔华罗庚,让他担任初一补习班数学教员时,不幸却接踵而至。先是华罗庚的母亲因病去世,接着华罗庚患上伤寒症,卧病在床半年,医生都认为没必要治了。最后华罗庚喝了一帖中药以后,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但腿落下了残疾。
那时候华罗庚尚不满20岁,腿疾更坚定了他钻研数学的决心。当时上海有一本综合性杂志《学艺》,刊登了苏家驹撰写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其内容与一个世纪前挪威数学天才阿贝尔建立的理论是相悖的。
罗庚当时虽然不知道阿贝尔,却很认真地拜读并琢磨“苏文”,发现其中有一个12阶行列式的计算有误,遂撰文陈述理由,否定了这一结果,并寄给上海另一家杂志——《科学》。该刊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发表了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
清华大学订有《科学》,读到华罗庚的文章,算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非常高兴。恰好同事里有个金坛人,对这位老乡有所了解,告诉他华罗庚通过自学,数学钻研得已经很深。熊庆来经与系里同事商议,并获得理学院院长的同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担任助理员。从此,华罗庚迈出了成为数学家的关键一步。在清华,他结识了先期抵达的陈省身,两人共同翻开了中国数学史的崭新一页。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六
华罗庚,著名科学家,1910年生,江苏金坛县人,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应用数学试验及推广工作,被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的父亲在县城石拱桥边上开了一个小小的店铺,每年春蚕结茧的季节,代别人收购蚕丝,收入微薄。辛亥革命的风暴,冲击到金坛县,华罗庚的父亲想改善一下自己的地位,也卷入这场风暴,可是风暴稍现即逝,小镇没有什么变化,贫穷的依然贫穷,愚昧的还 是愚昧。华罗庚的父亲心灰意冷,成了一个因循守旧的宿命论者。
童年的华罗庚很贪玩,特别喜欢体育活动。父亲的小店里有一排柜台,被华罗庚看中了,他把柜台当作鞍马,常常跳来跳去,跳得全家人都头疼。他还 喜欢看戏,当时农村唱戏,在谷场上搭个台子,看戏不用花钱。华罗庚常常挤在前面,从开锣看到深夜 散场。一年一度的灯节,更是他惬意的时刻。有一次,他在闹灯节的队伍里,看到一个人装扮成又高又大的“菩萨”,手舞足蹈,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散戏后,他跟着这个“菩萨”走了好几里路,到城外一座古庙里,看见那个人脱去戏装,摘掉道具,露出又瘦又小的原形,才心满意足地走回家去。他玩得如痴如呆,而功课常常不及格,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他“罗呆子”。母亲生气地说:“我们前世作了什么孽呀?生下这么一个呆子!”
其实华罗庚一点也不呆。他十分聪明,而且还 很懂事,家庭生活不宽裕,他就帮助母亲缠纱换钱以维持家中的生活。
华罗庚刚上初中时,并没有显示出超众的才华。他对数学、语文课虽有兴趣,数学习题也做得快,可是字写得不太好,作业涂改又多,分数平常,并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1923年,华罗庚上初中二年级时,来了一个教数学课的青年教师,叫王维克,很有学问,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名著《神曲》的翻译者。这位多才博学的老师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天赋,就精心培养他,鼓励他勇敢攀登数学科学高峰。这对于华罗庚后来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想一想:呵呵!大数学家小时候竟也称为“呆子”,没听说过吧。还 好,他遇到了“伯乐”王维克老师。小朋友,你的伯乐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是一匹“千里马”啊。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七
今天是星期天,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我感到特别的轻松。
终于可以出去好好的玩一玩啦,正当我规划怎么玩的时候,突然间我看到了爸爸桌子上放了一本书——《数学家华罗庚》,当我打开第一页我就被里面主人公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华罗庚小时侯很爱动脑筋,下课,别的同学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室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侯由于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叫他,他都听不见。久而久之,同学们送了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 。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考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到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50元食宿费,只好退学,所以他的一生只有初中文凭。但是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学习的势头,失学回家后一边自学数学,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他一钻进数学题就好象进入了无人之境,不是忘记接待客人,就是把客人气走了,还经常算错了帐多找了钱。父亲气极了,有一次他把华罗庚的数学书烧了,华罗庚心疼得晕倒在地。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了一名管理员,他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认真地自学。
看完了这本书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刚刚的我还在想完成作业要去哪里玩了,对于作业就像是一项任务,早点做完就有多的时间玩。想想华罗庚小时候的学习条件那么差他都可以那么努力地学习,我们更应该像他一样勤奋地学习。读了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八
华罗庚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出生于鱼米之乡的江苏太湖西北一个名叫金坛的小县城。
华罗庚从小就爱动脑筋,读初中时,他的数学天分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初中毕业不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华罗庚辍学了。以后,他就帮助父亲打理小杂货店。
热爱数学的他,并没有因为失学而放弃钻研数学的机会。为了挤出时间学习,华罗庚每天天还 没亮,就起床点着油灯看书,常常全神贯注到忘记了时间,直到顾客来敲门买东西,他才赶紧跑去开门招呼客人。白天,顾客来了,他就帮父亲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赶紧埋头看书或演练数学题。
有一次,华罗庚正在柜台上奋笔疾书,这时,走进来一名中年男子,看着货架上的笔问道:“这笔多少钱一支?”他头也没抬,脱口而出:“586892!”男子转头对着华罗庚惊诧地问道:“多少钱?”“586892!”男子不说话了,带着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往店外走,正好撞见从外面办事回来的华罗庚的父亲。一问才明白,原来,华罗庚回答的是一道数学题的答案。等顾客走后,父亲强忍住的怒火终于发泄出来,他脸色铁青,一把从柜台上扯过稿纸,撕得粉碎。他警告华罗庚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如果下次还 这样,我就把你这些稿纸全部烧掉!”
华罗庚就是这样,边干活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无论是数九寒天还 是盛夏酷暑,他都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就连一场大病使他终身残疾,都没有难倒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强。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不断地朝着数学的殿堂大步迈进。他仅用了五年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为独立研究数论夯实了基础。
有志者事竟成。1930年春,十九岁的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看后对他大加赞赏,邀请他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助理员。他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常常通宵达旦地钻研数学。半年之后,华罗庚已经和研究生坐在一起听课了。第二年,华罗庚的论文开始陆续在国外著名的专业杂志上发表,清华大学也破例将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晋升为助教。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的时间。几年之后,华罗庚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回国之后,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
华罗庚不仅在学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更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始终表现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1946年9月,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前去讲学,后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在那里,华罗庚和家人有漂亮的洋房和豪华的汽车,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学校还 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科研环境也是世界一流。但是,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来,华罗庚毅然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在给留美的中国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
这就是华罗庚,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学术的巅峰,更是中国人的脊梁。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九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这句话,是陶行知伯伯说的一句话。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36年,他到英国留学,他发表的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1946年,罗罗庚在英国定居,有洋房,有汽车,胜过过得十分优裕。在新中国诞生后,华罗庚放弃了英国的富裕生活,回到祖国,跟人们一起建设祖国的未来。
华罗庚一心想为祖国争光,获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华罗庚一声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但现在,有很多人不但不爱许热西,还去做一些犯法的事情。
现代青少年,只顾玩游戏,不吃饭,也不上学,抽烟、吸毒,这类的事,都出现在现代青少年身上。我真希望这些人,快快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拜伦说:“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是啊!你不爱国,祖国就不爱你;你爱国,祖国永远会记住你!
同学们,学学华罗庚、冯如、钱学森 这些爱国科学家吧!记住:我们的未来是努力奋斗、报效祖国,让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再次升上其他国家的天上;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再在天空上飘扬吧!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十
华罗庚整天都痴迷数学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根本不能自拔。
有一次,他摆摊子卖棉花,同时边看边演算数学。这次,一个妇女来摊子上买棉花:“一包棉花多少钱?”因为华罗庚太专注了,所以没看见妇女,便把算的结果说了出来。“啊!怎么这么贵!”这一叫让华罗庚知道有人来买他的棉花了,于是他说出了棉花的价格,妇女买了一包便走了。
华罗庚坐下来,突然发现演算纸杯妇女拿走了,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去追。终于,他追上了妇女,说:“阿姨,请把演算纸还给我。”妇女生气地说:“这是我花钱买的,怎么可能是你送的?”华罗庚焦急地说:“要不我拿钱换回来?”但这时,妇女把演算纸还给了他,他欣喜若狂地回去继续演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