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基础复习知识点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小编为正在奋斗的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基础复习知识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二语文基础复习知识点1
    【原文欣赏】《愚溪诗序》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_,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_,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翻译: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唿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_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煳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简介:
    《愚溪诗序》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背景:
    这篇文章是借述愚溪而对自我的写照,表达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满腔孤愤郁结。
    字词:
    一词多义
    1.为:
    ①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动词,叫做)
    ②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动词,筑成)
    ③愚池之东为愚堂(动词,是)
    ④智而为愚者也/睿而为愚者也(动词,假装)
    ⑤皆不得为真愚(动词,算是)
    ⑥故凡为愚者(动词,称作)
    2.乐:
    ①夫水,智者乐也(动词,爱好,喜爱)
    ②乐而不能去也(动词,快乐,高兴)
    3.名:
    ①名之以其能(动词,命名,取名)
    ②而名莫能定(名词,名称)
    4.居:
    ①冉氏尝居也(动词,居住)
    ②得泉焉,又买居之(动词,积蓄,储存)
    5.莫:
    ①而名莫能定/寂寥而莫我知也/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代词,在句中作主语,没有人,没有谁)
    ②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溪虽莫利于世(副词,用在动词性词语前面,没有)
    6.类:
    ①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动词,类似,好像)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名词,种类)
    虚词用法
    1.之: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土之居者犹龂龂然/愚溪之上/愚池之东为愚堂/池之中为愚岛(的,结构助词)
    ②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故更之为愚溪/又买居之/然则虽辱而愚之/而无所避之(它,代词)
    ③皆山水之奇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2.焉: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得其尤绝者家焉(语气词)
    ②予得专而名焉/咸以愚辱焉(代词,它,它们)
    ③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兼词,于之)
    3.然:
    ①土之居者犹龂龂然/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代词,这样)
    练习题:
    1.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宁武子“在国家不太平时显得很愚昧”,那是聪明人装煳涂。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过去的凡是称为愚人的,没有谁像我这样愚昧。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D.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客人高兴地笑了起来,洗净杯重新斟酒。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哪一项最适合加“如果……那么……”()
    A.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B.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C.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D.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答案:D
    3.下列各句是对文段的分析,选出分析恰当的一项()
    A.甲文中列举了宁武子和颜子之愚,意在表明要向古人学习,做一个隐者,过着安闲生活。
    B.甲文作者说在“有道”的社会而做出“违于理”、“悖于事”的事情,是真正的愚昧,表现作者因遭贬而自省。
    C.乙文中“客喜而笑”说明客人从我对“变”与“不变”分析中领悟什么,实际上也是作者化“苦闷为旷达”的一种转变。
    D.甲、乙两段文字均从山水着笔,借景抒情,都表达了作者遭贬之后的一种激愤之情,含而不露。
    答案:C
    高二语文基础复习知识点2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举以予人(拿)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至于_,理固宜然(本来)
    9、得:此言得之(对)
    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4、相:
    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
    5、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
    ②其势弱于秦(形势)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
    四、词类活用
    1、事: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
    2、义:义不赂秦(名作动,行正义)
    3、事、礼: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侍奉;礼遇)
    4、日、月:日削月割(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5、却: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①古义:他实际上。
    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祖父:①古义:祖辈父辈。
    ②今义:爷爷。
    3、至于:①古义:以致,以至于。
    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智力:①古义:智谋,力量。
    ②今义:指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以:①古义:可以凭借。
    ②今义: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
    6、故事:①古义:旧事,前例。
    ②今义: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
    六、句式
    1、举(之)以予人(省略句)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3、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结构后置)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_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
    译:没有_秦国的国家因为_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_,理固宜然。
    译: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
    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
    高二语文基础复习知识点3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1、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2、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3、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4、卫风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5、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6、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7、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高中课程背诵篇目10、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