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体会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心得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心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体会1
    《穆斯林的葬礼》这是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比较特殊地民族的生活习性,好的事物很少有喜剧结局的。
    进入师范读书后,文选老师布置我们每个月读一本书。那时的我是从乡下中学刚考入师范的,中学时代对所谓的文学作品是知之甚少,所以一些文学名著我是非常的陌生。后来经过老师的介绍,我选读了《穆斯林的葬礼》。
    美好的事物很少有喜剧结局的,这本书也是的,一个那么好的姑娘,一个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为了她的长辈犯下的错误(如果可以说是错误的话)付出了那么沉重的代价,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就这样没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真的爱情,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得到,无论是韩新月和楚雁潮,韩天星和容桂芳,还有他们的长辈们,韩子奇和他的小姨子(也是他的妻子)梁冰玉,读完以后,被书中的细腻的感情实在感动了,其实我这人本来就有点感情丰富,所以很能够理解作者以及书中的人物的心情,一边是爱情,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教义;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凡事不能完美,人格的扭曲还有现实的不如意让人有种既想反抗又没有力气的感觉,这本书里我最佩服的人物是韩天星,是条汉子,为了能让自己的妹妹幸福,即使牺牲掉自己都没有怨言,正因为这样,他和容桂芳分开了,但是他的妹妹真的得到幸福了吗?没有!家里有韩太太这样的家长,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她,她没有什么文化,刚开始的光景也很凄惨,父亲的惨死,家境的败坏,都没有击倒这个坚强的女性,可以想象,在梁子奇转头蒲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体会2
    这是我第一次读不同于汉族文化,有着如此厚重的民族色彩的一本书。
    由玉而起,由玉而灭。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韩子奇为主人公、以玉为线索,讲述人如何传承玉以及玉如何改变人的故事;另一条是以韩新月为主人公,讲述她短暂一生的起起落落。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一章讲“玉”,一章讲“月”,这样不断交替,完整的讲述两代人的人生,直至葬礼。
    书中非常感人的片段是《月落》,在寒冬中的某个夜晚,看到这一章节时身为一名成年人也不禁潸然泪下。每个人都不想新月死,我也不想,她是一颗朝阳,正是处于青春活力喷薄而发的时候,她刚离开那个被自己“妈妈”冷落了十八年的家庭,她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英文系,她冰雪聪明又善良纯真。她刚遇上那个她命中注定的灵魂伴侣。她与楚雁潮的相爱是不顾一切的,冲开了回汉两族不能联姻的世俗约定,冲破了道德礼教。楚雁潮是新月心中的涓涓而流的清泉,洗涤了她内心一直以来的烦恼,在那个-前期的年代,师生恋是个不可言谈的禁忌话题,家长的反对,世俗的约束,社会的不认可都没有让他们退步。像童话般的故事在现实中却又几时有童话般的结局,命运之神没有眷顾他们。娇艳的鲜花还未绽放便戛然而止,心脏病带走了新月的生命,也带走了楚雁潮的灵魂。二十年后楚雁潮在新月墓边拉着他们曾经最爱的《梁祝》将天上地下的两颗心在缥缈的琴声中连在了一起。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
    天星和陈淑彦是这个家的幸存者,也是这个家受害者,一个强行被打压了爱情却在发现真相后有苦不能言,一个殷殷期盼着枕边人能多些温柔却再也体会不到想象中的爱情。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是不是时间的车轮一直转,我们就可以减少这种不幸的概率,是不是我们擦亮自己的眼睛就能看清哪一份是真情实意?
    整本书,梁亦清,韩子奇,梁壁玉,梁冰玉,新月,天星,姑妈,淑彦……还有楚雁潮。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特点,令人感动,令人理解,我完全感受到了人生在世,谁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之前只是知道这个大道理,但这一次,让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引人深思的地方是韩子奇曲折的一生,原本是一个随着吐罗耶定巴巴一起追随朝圣,一心向着圣地麦加的虔诚的汉人,因为路上遇到了更让自己痴迷的玉,而停下朝圣的脚步,书写出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成为一代玉王。觉得韩子奇和《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克兰德有些相似,大概是我以为的神似。都是为了艺术放弃了一切啊。可是为什么对克兰德没有太多的谴责,对韩子奇却有点看不起呢?我不知道自己是看不起他和梁冰玉的爱情还是看不起他在梁冰玉走时候对玉的难舍难弃,大概是后者更多。
    《穆斯林葬礼》就和这本书名一样,透视着民族的兴亡和个人一生的困苦,诉说着对生的渴望,又必须面对着死的无奈和绝望,生得自然,死是解脱。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体会3
    今天,我怀揣着惊讶与激动终于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我读完后,感触很深。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作者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聪慧善良。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
    在伦敦亨特之子奥立佛深深的迷上了冰玉,但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况下与韩子奇相爱,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不容两母子,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而哥哥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韩子奇瞬间苍老,母亲也终于明白自己的过错,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
    爱情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竟可以打破种族的界限,这应该是穿越种族的爱恋吧!
    我国古代也有很多著名的凄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这就是一个凄美的关于仙女和凡人的故事。
    我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与《穆斯林的葬礼》内容上有些不同,但是这俩者都是爱的奇迹。一个打破了种族的界限,另一个则违反了天条。他们的勇气与毅力值得我们赞美和敬佩。
    通过《穆斯林的葬礼》那文中穿越种族的爱恋,我学会了以后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不应该被一些无理的规定所束缚。特别在学习上,我都应该不轻言放弃,我要学会勇敢,坚强地面对一切。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体会4
    前段时间,曾匆匆读了穆斯林的葬礼,可惜的是并无暇去深入透彻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终于能够弥补这个遗憾,重新翻开了书的扉页。随着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优美冷峻的文笔深深吸引着。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泪下;韩子奇一生的心血——价值连城的历代古玉被人大肆抢掠,狠狠地揪痛着我的心;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却已顶着满头白发的楚雁潮在新月坟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祝,让我心如刀绞。整本书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感谢霍达,她告诉了我许多从不过问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
    穆斯林对主的信仰之深,令我敬佩、感叹。梁君璧始终坚持回汉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韩子奇却在临终之际道出了压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着实开了个玩笑,到头来,韩家的后代身上原来是流着回、汉两个民族的血液。可笑,可悲。穆斯林的葬礼仅仅是想告诉世人在回族里发生过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是。书中,时时提到种族的不同。回汉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礼上,不能有汉人参加;韩太太以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对楚雁潮与新月相爱。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为什么要分种族,有所歧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霍达所想要问的吧!“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体会5
    一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个民族的执著与顽强,一本书让我感知了一家人的多灾多难,一本书刻画了一个时代的剪影,一本书浓缩了一群人的生活状态。
    终于没有懈怠的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泪眼婆娑,但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大约远在公元7世纪,一些头上缠着白布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了东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终于让他们停留。历史的辗转,岁月的蹉跎,一个新的民族在东方诞生了,并以“回回”自称。由于历史上难以避免的融合,回回民族当中也揉进了一些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和犹太人的成分,但回回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存在,而不融入汉人或其他民族之中。幅员辽阔的中国,是汉人长期生存繁衍的地方,回回不可能像土生土长的民族一样拥有整块的、大片的土地,他们不断地被派遣被迁徙,甚至被征讨、被杀戮,为了生计,他们流落四方……他们始终是少数,这少数的人艰难地、顽强地、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信奉着自己的主。
    韩子奇:他有过卧薪尝胆的隐忍,他有过事业巅峰的辉煌,他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他有过爱情家庭两难的选择,他有过中年丧女的锥心之痛,他有过老年失玉的万念俱灰。他的一生从波谷到波谷,时代的艰苦他无法选择,但他无疑是勇敢的;但同时,他是懦弱的,他的责任心让他甘心留在了那个并没有爱情存在的家里,他选择了低下头静静的生活。
    梁君璧:少年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早的成熟。她稳重,有魄力,和子奇一起重新高高挂起了奇珍斋的牌匾。同舟共济让她顺理成章成了韩太太,她爱子奇。她却不知从来子奇对他只是兄长对妹妹的责任,而丈夫十年的漂泊海外,促成的却是他与自己妹妹的心心相印。她不甘心,她愤恨,她抱怨,一夜间她变得暴躁而咄咄逼人。这最忠实的教徒,赶走了亲妹妹,逼死了新月,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也催促了韩子奇之死,当然她也悲痛,但是她也无法摆脱这种家破人亡的命运悲剧,更无法理解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制造的悲剧。但是怎么可以怀疑她的宽容,当妹妹留下了她与子奇的骨肉毅然决然地离开,她还是接纳了那个孩子,虽然会不喜欢,虽然会冷漠,但是,至少她给了新月一个母亲的角色,
    韩新月:如此不染人间烟火的美丽女孩。她爱她的家庭,同样的她不理解她的家庭,她不明白爸爸妈妈的争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妈妈的盛气凌人,她更不明白妈妈看到她似的眼里偶尔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是单纯而聪明的,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美丽的憧憬,于是为了美丽的梦而努力而奋斗。但是生命无法预料,全速前进的路上一个急刹车,斩断了所有的梦,不要怪罪命运的不公过早的带走了新月,至少她收获了一份至诚的爱情,她带走了所有人的爱,她是幸福的。 楚燕潮:一个无法解释政治背景的父亲让他从很小就学会沉默,学会接受。在一次次无休止的审查、询问、谈话中,他一次次的从希望到失望,眼中的光渐渐褪去。怀疑他接受、否定他接受、无奈他接受。何必抱怨?抱怨为何?满腹的心事,就都投进未名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中,轻轻地不激起一点涟漪。任凭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译文的快乐中,不再纠葛于现实中的名利场,保持一种单纯与平静,直到他遇到了新月。眼中是她甜甜的笑,梦里有她明媚的双眸,虽然作者在描写他对爱情的忠诚与真挚时还缺少一些更深厚的基础,虽然宗教背景的差异像一副厚厚的桎梏阻挠了他们,虽然一段本可以玉成的佳话最终演变成人鬼殊途的悲剧,但你不可以否定的过程的美好,在感叹的同时也要感恩。还好他们彼此相遇,眼中的焰色曾燃烧了两颗年轻的心灵。《梁祝》凄迷的乐曲响起,泪水潸然,呼吸难为,只因感情厚重。新月墓前燕潮忘情的演绎,因为他懂得,时间流转,他们最终殊途同归。
    梁冰玉:他本来是她的,时光错漏,就流落在另一个女人的生命里。她以为爱需要相守的,于是她宁愿背负一个骂名,宁愿逃离所有的过去。芭蕉不展丁香结,各自春风两厢愁。当命运的重负铺天盖地的压下来,子奇选择放弃的偏偏是他们的爱情,她错愕,然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去。几十年来,她就这样在异域安静的凝望那些日升月沉、无家可归的忧伤。终于当一切的爱恨情仇都冰释,冰玉带着满头的白发重又叩响了“博雅宅”,她可以拥入怀的却只剩下一抔黄土。
    《穆斯林的葬礼》,章节杂乱着,作者在跳跃的时间中讲着他的故事。每个人物都可以拿出来细细的体会,可我累了,这样的分析会让我重又跌进那个故事,沉进一种情景是疲惫心灵的一项历程,一个人承受不住太多的历史的重负,太容易投入,是我的错。
    如果记忆如钢铁般坚固,是该微笑还是哭泣?
    如果钢铁如记忆般腐蚀,那这是欢城还是废墟?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体会6
    当我在图书馆再次看到《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时,内心有着莫名的期待,学生时代曾在校图书馆借阅过这本书,只是时间太过久远,对于故事情节与人物描写早已模糊不清。而当我再次手捧有些厚度的书时,嗅着淡淡的书墨香怀着激动的心情缓缓读来。
    这本书是由中国著名回族女作家霍达在1988年发行的一部畅销小说,后被原作者改编成同名电影。本书主要写的是一生爱玉如命的玉匠师傅韩子奇曲折的人生故事。韩子奇从最初跟随穆斯林巴巴一起奔赴穆斯林圣地——麦加的路上,行至北京玉品制作人梁亦清奇珍斋时,因同为穆斯林相怜相惜,在奇珍斋暂作休息。为梁师傅制作玉器的精湛手艺深深折服,因不小心摔碎了梁亦清做的玉碗而立下志向拜梁亦清为师,通过跟随师傅3年精心研究学习,加上他自己的聪慧和悟性,最终练得了与师傅一样的制玉手艺。后梁师傅因一件未完成的“郑和下西洋”大件玉器制品突然殁去。梁家突发变故,奇珍斋被老谋深算的“汇远斋”老板吞并。为了抵债,不得已将奇珍斋转给落井下石的汇远斋老板。韩子奇为了报仇潜伏到“汇远斋”当了学徒。
    3年后,学成归来的韩子奇出于报师恩和重振奇珍斋,娶了梁师傅的大女儿璧儿,挑起了梁家的重担。经过十年苦心经营奇珍斋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天星。后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至伦敦。妻妹冰玉因情感受挫,不顾姐姐反对执意离开,与姐夫一起前往英国。在伦敦,亨特的儿子奥利弗爱上了冰玉,但奥利弗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伤心的情况下爱上了韩子奇,并生下私生女新月。
    战后一同回国,姐姐君璧不容母女俩,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之间产生爱情,因楚老师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而天星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没能和自己喜欢的同事结婚,而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晚矣。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已经物是人非。
    至此,整个故事留给读者一片唏嘘。无疑,这本书讲述的是真正的悲剧故事。我的心在为韩之奇与梁冰玉之间的真爱无果难过;为天星与同事之间的恋情因其母阻挠致使爱情夭折伤心;更为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真爱无终而悲痛。不由令人慨叹:爱情虽万般美好,但其在诸多现实问题面前均变得无足轻重。这本书里的故事如此,现实中也更是如此。唯美的东西往往如昙花一现,不会久远,一旦遇到阻力便化做烟消云散;相反那些平淡无奇的东西则恒久弥香。
    合上这本书后,我的泪水淌满两腮,心,久久不能平静,一直在为韩新月的早逝而深感遗憾和痛惜。韩新月,这朵聪明、漂亮、尚未盛开、浅尝爱情滋味的花骨朵儿,刚入北大不久,便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最终如冬日一朵还未绽放的花儿,被命运的狂风骤雨给摧残得过早凋谢了。我之所以哭,是因为她生命的短暂,初尝人生爱情的甜蜜,生命便迅速枯萎败落。正所谓:花开未盛时,殒落令人伤,不禁令人惋惜连连。
    细想之下,也没什么可哭的。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终极意义又在哪里?无非有信仰,有精神世界的追求,无愧于自己的内心。佛曰: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生老病死皆自然规律,早逝也未尝不是另类痛苦的解脱。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家庭、婚姻、事业、爱情等等皆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因而,不用祈求什么永恒,珍惜身边现有的美好就好。
    这本书的另一大看点是作者关于穆斯林葬礼仪式的重笔描写,韩新月的葬礼上,先是由其姨母代替其母为其“小净”、“大净”(作净仪:即用清水为亡人净身洗礼,亦称“浴礼”,俗称“洗埋体”(“埋体”即亡人遗体);接着穿克凡:即亡人净仪后穿的殓衣;三是作殡礼:殡礼,阿拉伯语称作“者那则”,即为亡人向真主祈祷的集体礼拜,俗称站“者那则”。最后是殡埋:殡礼结束后,就将亡人抬至墓地,下土落葬。穆斯林有抬送亡人的美德,一般由男性穆斯林集体肩扛,送至墓地。穆斯林认为抬送亡人可以消去自己的罪过。
    从这些描述我似乎有些明白宗教信仰的魔力所在。曾经几年前,我曾前往青海塔尔寺旅游时,看着那些身着普通衣衫的淳朴藏民,上至须发皆白的老人,下至几岁的顽童,无论年纪大小,皆极尽虔诚地三步一跪、四脚朝地匍匐的情形,当时我真的无法理解,一种信仰竟可以与人的精神融为一体,那该是怎样大的魔力?自此,我方理解,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种追求和信仰做精神支柱的,而这种信仰和追求就是人活下去的灵魂和动力。
    总而言之,霍达写的这本《穆斯林的葬礼》书,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曲折,虽然至始至终贯穿了人生的诸多悲剧,但依然令人一旦捧起,便手不释卷,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