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背诵技巧


    "学历史就是‘贝多芬'(背多分)"!"历史是副科,随便学一下就行了!"这是很多人在学习历史时的观点。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历史背诵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背诵技巧
    记忆方法一、联想记忆法
    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这样一想就记牢了。
    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
    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
    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
    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于长安"。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记忆方法二、谐音记忆法
    用谐音法记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间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进北京,可记作: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正赶上光绪皇帝的亲爸爸——慈禧要死,即爸要死(8月14日),喝了两瓶药酒没顶用。两瓶即两"0",药酒即"19",合起来为1900。
    用归纳法记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历史知识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时间、流经地域和历史意义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的数字来记忆:
    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
    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
    跨越三大城市,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流经六省:冀、鲁、豫、皖、苏、浙。
    用归纳法记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三次--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
    用归纳法记忆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
    中日《马关条约》包括四项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可归纳记作:"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记忆方法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
    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
    1)领导新文化运动;
    2)领导“五四”运动;
    3)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
    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
    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
    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
    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
    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
    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
    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
    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
    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
    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
    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历史知识的要点式记忆法
    1、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2、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4、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5、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6、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