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1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同学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同学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同学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同学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同学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1)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同学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同学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同学,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同学,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
    新招一年级学生35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x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x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x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x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x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x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x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x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x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x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x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x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x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5
    一、教学理念: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进取的态度,有上好课的欲 望。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上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口算能力提高很大。有一些同学基础比较好。多数同学能理解所学内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式练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个别小朋友上课不太用心。接受力比较差,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学生做题时也比较粗心。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从生活实例中感受认识更多数的必要性,能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说出100以内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3、会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坚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结果。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生活中时间的作用。
    5、能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认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辨认长、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图形拼图;能认识生活中的这些简单图形,并从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美。
    7、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学习寻找简单平面图形的共性。
    8、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领域
    1、能应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认识图形以及辩认方向和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经验。
    2、在老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与同伴解决问题的合作体验,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4、能在算法多样化的探讨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能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所学问题,能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生活中的数,认识生活中的图形,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数学活动。
    3、能用100以内的数、位置和方向、平面图形、统计等知识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重视学生经验,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
    提供探索的.空间,重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学习内容。
    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操作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用数学文化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仔细专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备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5、课后认识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好记载,根据地学生情况及时订证,对掌握不好的学生个别指导,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结。
    6、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7、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8、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