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故事5篇600字


    他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长子,1901年4月出生在日本东京,那正是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1912年11岁随父亲回到北京,1915年入清华学堂,1924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和研究院、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建筑和研究建筑历史。1928年回国到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1931年到北京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46年到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担任系主任直到1972年,1972年1月去世。他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梁思成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梁思成的故事1
    京都建于公5261元794年,直到19世纪中叶一直是4102日本的首都。古京都的1653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京都市内历史古迹非常多——列为“国宝”的建筑物有38处,定为重要文物的建筑物有199处。而我对京都有印象并且最终极度的想去是因为有“京都恩人”之称的梁思成先生。
    1944年夏天,盟军准备轰炸中国日军占领区,盟军司令部请梁思成建议,轰炸的时候要保护哪些古建筑。梁思成当即向司令部交了一张圈了红圈有明确保护标记的图纸。随后,梁思成又说,还有两个城市我也希望能够保护,但这两个城市不在中国。美国人当时感到奇怪,即问他是哪两个城市,梁思成说:日本的京都和奈良。对梁思成的这一建议,盟军司令部没有当即作出反应。1945年夏季,美、英等国在太平洋上集结了两百万军队。对日本进行持续而强有力的轰炸。因为梁思成的嘱托,日本京都、奈良没有轰炸,日本最重要的这两个有着众多古建筑的古城得以保存。日本人对这件事情非常感激,说梁思成是古都的恩人。梁从诫一次在日本讲台上说:“我父亲做出这个建议是不容易的,我们家有两个人直接死在抗日战争前线。”台下的日本听众听了梁从诫的陈述,都被感动得鸦雀无声。
    梁思成的故事2
    1915年,14岁的梁思成考上清华预科,读书期间在体育、绘画、音乐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全校运动会上,他曾获跳高第一名;在音乐和美术方面也有很好的修养,他擅长钢琴、小提琴,还是学校管弦乐队的队长并当第一小号手。他还十分关心政治,“五四”运动中,他是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等社团中坚分子。一次,他和同学进城宣传被拘,他与同学们坚持斗争,迫使军阀政府派参议员曾彝进当众道歉,在军队护送下凯旋回校。同学们叫他“一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1923年,是梁思成在清华读书的最后一年,5月7日这天,梁思成骑着大姐赠送给他的摩托车,后座带着弟弟梁思永,从北京城西驶向南边追赶游行示威队伍。8年前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从德国手中接管山东,这一天是“国耻日”。车骑到南长街口,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金永炎的轿车撞倒,金永炎竟然连车都没下,从窗口扔出自己的名片给前来的警察处理后事,然后便驾车扬长而去。军阀金永炎嚣张惯了,但他的名气比起梁启超来差得远,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他出面道歉并承担全部医疗费,还拿司机做替死鬼,最后连总统黎元洪也出面替他求情,梁家才罢休。
    梁思成受伤后,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均不太好,梁思成的脊椎骨和腿部的手术都没有做好。结果,使他的脊椎骨出现了弯曲、驼背,使他的左腿短了一厘米。在以后的年月里,粱思成的鞋子都是专门定做的。
    梁思成的故事3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兵临城下。一天晚上,梁思成的老朋友、民主人士张奚若带着两个解放军来到梁家。来人摊开一用地图,请梁思成在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划出禁止炮击的地方。梁思成非常认真地将北平的重要古建筑一一标注地地图上,并十分恳切地对来人说:“请你们务必保护好这些古建筑”。解放军代表慎重地对他说:“请您放心,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文物古迹,我们就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1949年10月1日,梁思成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初,梁思成向中央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最终,首都城市规划“一边倒”地采纳苏联专家的建议,拆旧城原地建新城,并按照领导人的设想,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城墙倾毁,思成心碎。梁思成有一句名言:“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说,“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悲伤的预言不幸全部言中。北京交通拥堵和严重污染,成为当今最头痛的问题。
    梁思成的故事4
    抗日战争前,梁思成为了解我国古建筑的分布情况,给全国每个县的邮政局长汇去两块大洋。虽然梁思成做教授收入很高,但给每一个邮政局寄去两块大洋,那也是一大笔钱。他也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只写邮政局长收,并给每人写一封信说,我们在考察保护中国古建筑,希望你收到两块大洋以后,能把你们县境内的古建筑拍照片寄回来。其实,梁思成靠这种方法收集资料,心里也没有底。他所做的工作,是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让梁思成特别感动的是,全国所有的县,每一个县的邮政局长,都拍了本县的古建筑照片,给他寄了回来。
    1937年夏天,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在五台山发现唐代佛光寺,两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就在这时,“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一天,梁思成突然收到署名“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请他参加会议,他知道日本人已经注意自己了,要想不当汉奸,必须立即离开北平。第二天,夫妇两人只带了一些随身换洗的衣服,其它所有东西不管贵重与否都来不及处理,只好扔下,开始了长达9年的流亡生活。
    上面说房屋的梁就有平梁、月梁、挑尖梁;立柱有檐柱、金柱、童柱、瓜柱;什么叫斗栱、叫雀替?也都不清楚。宋代朝廷颁布的《营造法式》,1925年梁启超先生得到一部重刊本,特地寄给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嘱咐他们要好好研究。梁思成说,当时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一点也不明白。研究工作一开始,梁思成即明确不能光停留在赞扬上,必须像西方学者那样,用科学方法去剖析,去探索其中奥密,他说“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所以首先对实物进行调查测绘。他选择故宫作目标,因为故宫最大,最完全,也最有代表性,同时还有老工匠在世,他手执《工程作法》为课本,对着实物,从整体到局部,从构造到装饰,逐个去认识
    梁思成的故事5
    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曾向全国各地征集纪念碑的设计方案。周总理在审定设计方案时曾提出,为了将来能让更多的人们非常醒目地从长安街能看到纪念碑的正面,建议将传统的纪念碑坐北朝南的形式改变为坐南朝北。根据参加过设计施工的专家回忆,纪念碑的结构设计方案曾征集到140多件,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最终选取修改的方案是由古建筑学者梁思成制定下来的。
    梁思成对我国的古建筑研究有极大成果,他在结合了多处古建筑外形的基础上,设计形成了纪念碑的雏形,并在碑顶上破天荒地加了个“小屋顶”的装饰,这个极具特色的“小屋顶”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新建筑物之上。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梁思成当年会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向周恩来描述可能会消失的北京古都景象。也开始明白,当他谈到北京城墙时,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 ① 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 ② 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它轩昂的外象,或它历尽风雨,同北京人民同甘苦的象征意味,总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
    在建筑这个领域里,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巍峨的长城,宏伟的宫殿,秀丽的园林,肃穆的寺庙,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们吟诗作画,倾述情感,但遗憾地是始终没有对它们进行科学的总结和研究。 1928年,梁思成回国前,曾与林徽因到欧洲各国考察,参观了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古建筑,亲眼看见这些古建筑受到妥善保护,许多学者对它们在进行系统地研究,远在纪元前23年就有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对希腊古典建筑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但是对比自己的国家,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祖先留下了如此丰富的遗产,如今却是满目苍凉。珍贵的龙门石窟石雕被盗,敦煌的壁画被抢,梁思成在国外博物馆中见到被掠夺去的许多石刻、铜器与明器,千年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只有少数国外学者对它们作过一些考察,当时学习自己祖先的建筑文化还要依靠国外的书刊。梁思成面对这种痛心的状况,深深感到是一种民族的耻辱,他奋然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中国人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
    梁思成的故事5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