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提分答题技巧


    历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则包括原因、经过和结果。对历史有兴趣的话,那么成绩自然而然会上去了,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提分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提分答题技巧
    1.主观题多角度阐述
    历史通常是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部分组成,而且相比较选择题而言,非选择主观题所占分数较重,且对学生综合知识考察较多。因此,许多考生在面对历史主观题时,感觉有点棘手,往往不能很好的猜到出题老师的"意图",答题不全,导致失分。
    为了在历史主观题上多得分,建议广大考生尽量多写。这里的多写,不是指将一个点深度阐述,而是指要围绕主观题的问题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最好是分点有条理的阐述,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这一建议也正好暗合了高考阅卷"踩点得分"、"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的基本原则。
    2.利用好非选择题材料信息
    除了主观题以外,历史考卷上的选择题也是考生必须翻过的一个"高山",但是高考历史涉及的知识点之多,覆盖面之广,想要完全掌握,真是一项"大工程"。阅卷老师当然也不会疯狂到细分到每个重要知识点一个选择题,出题时也是有所考量的,通常从主观题的材料信息中,可以找到几个选择题的答案,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一个不言而喻的"潜规则"。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
    1 分析考查范围寻找突破点
    高考历史选择题是以通史的顺序来编排试题的。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来看,24—27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28—31题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32题考查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内容,33—35题考查的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根据题目顺序可以大体知道题目考查的范围,就可以根据考查范围查找知识内容,寻找突破点。
    2 抓准题目中的时空信息
    时空是把握历史的基础,时空意识、空间位置在高考命题者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在2018年全国Ⅱ卷中的12道选择题,每一道题都包含了一定的时空信息。可以说,无时空不高考。但是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忽视题目中的时空信息,时空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善于找相关的时间信息尤其是隐性时空信息,因此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时空信息,尤其注意发掘题目中的隐性时空信息,这些信息一般以朝代名、阿拉伯数字年份、历史事件、人名、地名、年号等形式呈现。如2018年全国Ⅱ卷26题,根据题目中“武则天时期”可以推断出题目涉及的时间应该是唐朝,这就是题目中包含的隐性时空信息。根据时空信息再抓住时空背后的历史背景就顺理成章了。
    3、反映类选择题采用缩句法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反映类选择题的出现频率很高,这类试题可以缩句法,将材料浓缩,尽量用一句话说出材料表达的主旨意图,再和选项匹配。这样做可以尽可能排除材料中的干扰内容,有助于选出正确答案。如2018年全国Ⅱ卷24题,题目可以简略概括为“商汤的仁慈使他获得了诸侯的拥护”,故而选择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4、省略号前后一般有答案
    材料中如果有省略号的一定要重视省略号前后的材料,若省略号前后材料不重要就会继续省略,所以要反复研读省略号前后的材料,省略号前后一般有答案。如2018年全国Ⅱ卷30题,从省略号后“你真正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推断出,在抗日根据地农民被当做人来对待,他们决定自己的事情,在抗日战争时期,这对于激发农民的抗日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故A项正确。
    高考历史审题方法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题肢、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题肢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