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百科简介一览


    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对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百科简介一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个人养老金制度百科
    个人养老金制度,业内并无统一定义,一般是指政府鼓励个人向专门的账户进行缴费,个人依据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选择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养老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以积累养老金资产的制度安排。该制度最早是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但是,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
    在中国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政府倡导由企业自主发展的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养老保险金制度,主要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构成,且在部分地区试点、规模尚小。
    为推进中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对“第三支柱”进行有益探索,中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2022年4月21日,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每人每年缴纳上限为12000元。
    个人养老金意义
    个人养老金制度改革有望在2020年正式落地。2020年01月,银保监会、财政部、人社部等多部门对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作出部署。
    除了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改革纳入国家重大改革内容外,更多利好个人养老金产品发展及投资的政策正在加紧酝酿,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有望成为第三支柱产品,鼓励养老金投资增配权益性资产和另类资产政策或将适时出台。与此同时,养老金管理公司许可准入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伴随养老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地,我国养老金管理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扩容。
    个人养老金构成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占主导地位,规模已超6万亿元;政府倡导并由企业自主发展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规模约2万亿元;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被称为“第三支柱”,仅在部分地区试点,规模尚小。
    中国大力在第一、二支柱上进行建设,“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第一支柱占比74%,第二支柱占比23.1%,第三支柱占比0.29%。相比之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较大,如美国第一支柱占比10%,第二支柱占比61.9%,第三支柱占比达28.1%。而随着老龄化加剧,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压力。要使得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结构合理,需要解决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从顶层设计上进行调整,制定个人养老金制度。
    作为缓释基本养老金压力的重要一环,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2020年伊始鼓点渐紧。银保监会近半个月连发两文,将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养老产品作为工作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