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二历史必考知识与关于初中生如何学好历史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所以我们平时要注重记忆知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部编版初二历史必考知识汇总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行使自治权。
    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实施: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表现: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知识点1 “一国两制”的构想
    提出: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知识点2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知识点1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知识点2 日益密切的交往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第15课 钢铁长城
    知识点1 陆、海、空军的建设
    陆军:新中国成立后,由单一兵种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此后相继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行制造的核潜艇。
    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部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空军: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参加抗美援朝。飞机由从国外购买到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改革开放后,空军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知识点2 导弹部队的发展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主要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该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知识点3 新时代强军之路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军队改革取得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和禁运。
    内容: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2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目的: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背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联合国将其排斥在外。
    标志: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2 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知识点3 全方位外交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1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成就:
    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航天成就: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知识点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识点3 文化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
    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成果: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1 日常生活的变化
    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表现:
    
 

    知识点2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2)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3)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4)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5)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电信事业的发展:
    电信事业: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互联网: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初中生如何学好历史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我觉得应该先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部编版初二历史必考知识与关于初中生如何学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