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书的知识点概括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必修书的知识点概括,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历史必修书的知识点概括1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三历史必修书的知识点概括2
    1、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清朝统治危机严重(“新政”和“预备立宪”)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三民主义提出(思想准备)
    (5)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组织准备)
    (6)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军事准备)
    (7)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时机(直)
    2、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湖北军政府成立——各省宣告独立3、辛亥革命的成果(1)《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背景:武昌起义成功,筹建南京临时政府
    2)时间:1911年12月2日
    3)内容:规定了政府的组织构成和职权划分原则
    4)意义:①中国历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②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法律依据
    5)缺陷: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没有充分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对司法权的规定极为单薄
    (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
    1)目的:将民主理念转变为法律性文献;(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以维护革命成果
    2)《临时约法》对《组织大纲》进行的修订
    ①政府组织形式: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②权力关系:扩大参议院权力与总统抗衡
    ③制宪:规定严格的修改宪法程序以防约法被破坏
    3)《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①关于国家制度和主权(性质):“主权在民”原则;表
    达了维护领土完整的国家意志“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
    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和青海。”
    ②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③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
    a.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
    b.行政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
    c.司法权:法院行使
    4)关于《临时约法》的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5)历史地位①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并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民主权利,彻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直接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
    ③促进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6)历史局限性
    ①对实现人民的基本权利以及维护责任内阁制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进行确实的保障,以致约法成为一纸空文。
    ②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
    4、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意义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失败原因:
    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③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④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⑤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5、教训:辛亥革命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出路6、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因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①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②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③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7、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成功因素)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南京临时政府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
    ②国内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
    ③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
    ④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如指使段祺瑞等采取逼宫、宣布共和等行为。
    高三历史必修书的知识点概括3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评价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
    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
    科举制的“利”
    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教育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