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知识点2021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各门学科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1、文学常识――新闻、消息和通讯
    (1)新闻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2)消息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
    (4)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
    2、以《芦花荡》为例,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人物描写①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②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③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④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2)环境描写
    ①烘托、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
    ②深刻地表现文章主题。
    (3)《芦花荡》中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故事的传奇色彩
    3、以《蜡烛》一文为例,探究文中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举动(动作描写)感知、体会她的内心世界
    4、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为例,体味作者充满讽刺意味的语言和丰富的思想。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藤野先生
    一、字音
    烂(màn)漫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绯(fēi)红
    宛(wǎn)如驿(yì)站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jī)形杳(yǎo)无消息
    凄(qī)然教诲(huì)瞥(piē)见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
    二、词义
    烂漫:①颜色鲜明而美丽。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初二期末语文知识点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1)秋风破屋图(2)群童抱茅图(3)屋漏无干图(4)遥想广厦图
    2、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铺垫。
    3、“归来倚杖自叹息”,结合全诗,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之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历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反映了这件事?
    安史之乱。《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了诗人暗淡愁惨(或悲凉、凄凉、悲哀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蓄势。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7、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诗的?
    诗人从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发出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8、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9、通过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处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抒情议论的关键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1、以写实手法写出秋风的威力的诗句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