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年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在学习中我们但凡比别人多一点努力、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决心、多一点反省、多一点学习、多一点实践、多一点疯狂,你都会离你的目标越走越近,因为这一点点就能创造奇迹!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学年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学年政治必修三知识点1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略)。
    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
    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
    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同步练习题】
    B1、在中华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B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C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开放性B.多样性C.包容性D.区域性
    A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A.统一的汉字B.相同的服饰C.共同的信仰D.共有的道德规范
    D5、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是
    A.《史记》B.《战国策》C.《资治通鉴》D.《春秋》
    C6、中华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
    A.科学技术B.园林艺术C.文学艺术D.天文历法
    B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
    A.多样性、复杂性B.实用性、整体性C.开放性、多样性D.多样性、实用性
    D8、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被称为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的是
    A.灵渠B.大运河C.万里长城D.都江堰
    A9、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语言等诸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处华东的是
    A.吴越文化B.中原文化C.荆楚文化D.滇黔文化
    B10、我国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藏族民族文学的是
    A.《荷马史诗》B.《格萨尔王传》C.《江格尔》D.《玛纳斯》
    高二学年政治必修三知识点2
    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文化是什么:A、含义: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B、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获得的。
    3、文化的力量:A、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B、文化的社会作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A、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主要表现:经济发展中科技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为推动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重要表现在,参与政治生活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以推行强权政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a、综合国力,又称国家力量、国家实力、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c、我国应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二学年政治必修三知识点3
    1、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三点: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的规律
    ①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_
    原理
    A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_:
    A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7、实践
    ①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的特点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标准
    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9、真理
    ①真理的客观性
    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因为:
    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C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②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③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④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B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10、认识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
    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B人是时代延续的
    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