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知识点部编版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配方法的应用
    对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但特别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会更为简单。
    【配方法】
    一般步骤:
    第一步: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第二步: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
    第三步: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原方程化为的形式;
    第四步:用直接开平方解变形后的方程.
    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250年前后)在《算术》中就提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不过当时古希腊人还没有寻求到它的求根公式,只能用图解等方法来求解.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形如x2+ax=b2(a>0,b>0)的方程的图解法是:以和b为两直角边作Rt△ABC,再在斜边上截取BD=,则AD的长就是所求方程的解.
    注意:
    1.一元二次方程得一般形式特点为方程右边是0,方程左边是关于x的二次整式。
    2.“a≠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它的一个判断标准之一,但b、c可以为0。若没有出现bx,则b=0;没有出现c,则c=0。
    3.可以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得一般形式。
    【因式分解法】
    一般步骤:
    第一步: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使方程右端为0;
    第二步:将左端的二次三项式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第三步:方程左边两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九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重视常用公式技巧——做到思维敏捷准确
    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重视中考动向要求——勤练解题规范速度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上海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
    重视掌握应试规律——提高考[微博]试成绩效率
    有关专家曾对高考(微博)落榜生和高考佼佼者特别是一些地区的高考“状元”进行过研究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区别不是智力,而是应试中的心理状态。也有人曾对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应试中的心态,第二位的是考前状况,第三位的是学习方法,我们最重视的记忆力却排在第17位。事实上,侧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已经是各类考试改革的大趋势,应试中的心态对应试的成功将日趋重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考生,可以较好地预防考试焦虑,较好地运筹时间,减少应试中的心理损伤。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直线形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内容提要☆
    一、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