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1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天然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考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考点)
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一层膜,反应快速停止,无法得到连续气体。
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导气管稍微露出橡皮塞。(3)向上排空气法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2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爆炸(考点二)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考点三)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课题2燃料和热量
考点一、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③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1、煤
①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③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
④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
2、石油
①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③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④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3、天然气
(1)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如果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3)、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检验燃烧的产物(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农村,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和改善环境卫生
(5)、可燃冰:埋藏于海底,可以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储量是化石燃料总和的两倍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开采时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严重
(6)、西气东输:输的是天然气
(7)、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考点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a)放出热量:燃料燃烧放热(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不通过燃料燃烧也可放热
(8)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根据燃气的密度决定,如果燃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安装在墙壁下方,反之,则安装在上方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3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要掌握的知识点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圆柱形、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①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蜡烛点燃后,灯芯处蜡烛熔化,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②观察火焰: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芯;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③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其次,焰芯温度最低。如何用实验确定?
④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怎样来检验?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熄灭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
水蒸气<水蒸气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试管夹。用途:夹持试管;
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