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的知识点2021


    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今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化学的知识点2021,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化学的知识点1
    一、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二、离子反应
    1、常见的电解质指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它们在溶于水或熔融时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可以导电。
    2、非电解质指电解质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有机物等);单质和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4、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中间用“==”。
    5、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基础上可以把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6、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是至少有沉淀、气体和水之一生成。
    7、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含
    ①符合事实
    ②满足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③拆分正确(强酸、强碱、可溶盐可拆)
    ④配比正确(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①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的酸或碱生成)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ClO-、H++NO3-、Fe3+与S2-、HS-、SO32-、Fe2+、I-)
    ③络合反应(Fe3+、Fe2+与SCN-)
    ④注意隐含条件的限制(颜色、酸碱性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常见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
    常见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
    高一化学的知识点2
    1、概念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化学平衡状态的转化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5、勒夏特列原理
    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C、P或T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原理适用的范围:已达平衡的体系、所有的平衡状态(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和只限于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解释: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对这种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抵消这种改变,也就是说:外界因素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占主要方面。
    高一化学的知识点3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高一化学的知识点4
    一、重点聚集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胶体
    二、知识网络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高一化学的知识点5
    1.物质的组成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组成的判断依据有:
    (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或有无固定的熔沸点可判断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态物质及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均属于混合物。
    (2)对于化合物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晶体是由原子构成的。
    (3)对于单质也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金属单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别由原子,分子构成。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质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2)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特别是氧化物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难点,要掌握此类知识,关键是明确其分类方法。
    氧化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为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一种复杂氧化物),Al2O3和ZnO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