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九月九日称为重阳节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九月九日称为重阳节的原因,欢迎参阅。
为什么九月九日称为重阳节
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这一说法,认为“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九”在中国文化中也特别被看重,“九”也有了神圣的意思,古代帝王常把自己同“九”联系一起,称为“九五之尊”。
在《易经》中,“六”被定为阴数,“九”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重九”。古代人们认为这是个大吉大利、值得庆贺的好日子。于是,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有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段记载生动地描述了重阳节的起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被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正因为此,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代表着日月并阳,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这时候可以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文化节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经过时间沉淀,到后来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以及爱老等内涵,蕴含着传统文化以及内涵,应该被人们深深铭记的,具有不可撼动的永恒意义。
:重阳糕起源的传说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据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种传说则流传于陕西附近。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姶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