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学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
    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二、北京人:
    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
    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
    鱼。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氏族。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
    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
    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
    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
    用石刀收割庄稼。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
    鱼。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
    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
    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⑴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⑵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
    ⑶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都江堰
    ⑴时间:战国时期⑵人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⑶目的:防洪灌溉
    ⑷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三、商鞅变法
    1.背景:
    ⑴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土地逐步私化
    。⑵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封建经济发展。
    ⑶各国纷纷展开变法运动。
    2.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人物: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具有法家思想。时间:公元前356年
    4.内容: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⑵奖励耕战。①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②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作用:⑴秦国经济得到发展;⑵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⑶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6.战国时变法的影响:
    ⑴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⑵地主阶级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
    ⑶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1.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隋炀帝时开通的大运河(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我国历的女皇帝:武则天。(其统治被称为“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朝的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4.唐代陶瓷最为的是:唐三彩。
    5.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开始于:隋文帝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6.科举制中最早设立殿试、武举的是:武则天。
    7.科举制中,诗赋最早成为进士的主要内容是在:唐玄宗时期。
    8.科举制废除于:清朝末年(1905年)
    9.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
    10.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由隋朝李春设计主持修建造的赵州桥。
    11.宋代最重要的粮仓: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
    12.北宋之后最的瓷都:北宋兴起的景德镇。
    13.宋代的娱乐商业场所:“瓦子”。(或瓦舍)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15.两宋、元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16.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中后期。
    17.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南宋时期。
    18.我国省级行政区制度建立的标志: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建立的“行省制度”。
    19.台湾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当时台湾叫“琉球”).澎湖列岛。
    20.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的佛教和西藏事务。
    21.元朝的港口:泉州。
    22.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3.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标志: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24.明朝科举制变化的标志:采用“八股取士”(为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25.古代世界航海的壮举: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6.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的队伍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泉州籍抗倭将领:俞大猷)。
    27.清朝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的标志:雍正帝设──军机处。
    28.台湾历第一次被外国侵占:1624年,被荷兰侵占。
    29.1662年,郑成功(泉州南安石井人)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
    30.施琅(泉州人)率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32.我国现在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修建的故宫。
    33.明朝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理学著作:明朝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