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一章知识点分析


    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上,我们可以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第一章知识点分析,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二历史第一章知识点分析1
    秦始皇
    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严酷,滥用民力,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暴君。正是由于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唐太宗
    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
    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和控制
    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的开放政策和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康熙帝
    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2、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3、缓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学,尊奉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4、但在他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高二历史第一章知识点分析2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高二历史第一章知识点分析3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