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君子花的花语和故事传说
使君子又名留球子,不仅长相清新可人,而且还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素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下面就随小编来了解一下这位使君子的花语及来源吧。
使君子的花语
使君子的花语:身体健康
使君子传说一
相传,三国时刘备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面色萎黄、四肢枯瘦。浑身无力,肚子胀得像面鼓,一叩“嘭嘭”直响。刘禅还经常哭着,闹着。要吃黄土、生米一类的东西。一天,日丽风和。刘禅要去野外玩耍,刘备便派两名士兵带他去附近玩玩。谁知,天色将黑回家后,刘禅突然又吐又泻,两手捧着肚子直是喊疼。当刘备向两个士兵问明情况时,刘禅疼得愈加厉害了。两士兵瞧见刘禅又哭又叫,裹腹而滚。吓得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刘备忙问他们刘禅到底在外边吃了什么,其中一个士兵战战兢兢地跪拜道:“……小公子看见一种野果,哭喊着要采摘。小的们劝他不住,就让他摘几颗拿着玩。谁知,……”刘备一听,认为刘禅是吃野果中毒。立叫两个士兵忙去找医生。
谁知那两士兵出门后不多时,刘禅拉下了许多蛔虫和蛋花样东西后,便不哭不闹,安静了许些。还嚷着说肚子饿。刘禅喝了半碗稀粥,又拉了些蛔虫,然后便独自玩了起来。等医生赶到时,刘禅早就安安静静地睡熟了。日后,刘禅的肚子软了,黄土、生米一类的东西也不要吃了。
刘备眼看着儿子的身体日渐好起来,兴奋不已。暗自思想,定是那种野果治好了儿子的怪病。他便急切地又命那两个士兵带了十几个人,到野外采集那种不知其名的野果。采后把它晾干,碾成粉末,散于民间,医治像刘禅一样的怪病。果真有效。于是,百姓便抬着猪羊,敲锣打鼓,喜笑颜开地来到刘备军中致谢。刘备拿出状似橄榄,有棱有角的野果问及大家这叫什么名字,百姓却摇头不知。这时,只见一书生模样的人挤入人群。大声言说:“既然这野果不知其名,而最先品尝此果的人是刘使君的公子。就不妨称它‘使君子’吧!”众人一听,连连击掌称好!
使君子传说二
相传北宋年间,潘洲一带有一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而且乐于救助穷苦百姓,深受乡邻的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蘑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这种果实形状很像中药山栀,又有些像中药诃子。他将果实的外壳剥去尝了尝,发现其味道甘淡,却有芳香之气,于是摘了一些带回家。因采回的果实尚未干透,他担心药物放久了会变质发霉,便将果实放在锅中炙炒。不一会儿,锅里溢出一股芳香之气,馋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郭使君无奈之下,只得拣出炒熟的四五枚给孙子吃。谁知道,第二天早晨孙子在大便时竟然排出几条蛔虫。郭使君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又取出十余枚果实让孙儿吃了。不料未到一个时辰,孙儿一个劲地打嗝、呕吐,郭使君忙用生姜、陈皮、甘草等药来解毒。几天后,他又减半量给孙子服用,这次孙子又顺利地排出几条蛔虫。从此,郭使君凡遇到虫积、疳积的患儿,就酌量使用这种果实去医治,多获良效。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就给这种药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使君子”。
使君子的功效与作用
使君子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分为使君子成熟果实、使君子的叶、使君子的根三个部分来分别作用,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阐述说明。
★ 使君子干燥成熟果实入药,味甘,性温,无毒,归脾、胃经,主产于福建、湖南、云南、广东、广西、江西、贵州等地。中医归类为驱虫药和健脾药。中药名使君子,始载《开宝本草》,能杀虫消积、健脾,具驱虫、抗皮肤真菌等功效,主治虫积腹痛、腹胀、泻痢、小儿疳积、乳食停滞等,现代临床应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及外用于各类皮肤真菌感染、阴道毛滴虫等。
★ 使君子的叶入药,味辛,性平,归脾、胃经,中医归类为驱虫药。中药名为使君子叶,具杀虫解毒、理气健脾等功效,主治小儿疽积、儿积、脘腹胀满、疮疖溃疡等。
★ 使君子的根入药,味辛、苦,性平,归脾、肺经,中医归类为健脾药、宣肺药。中药名为使君子根,具降逆止咳、杀虫健脾等功效,主治咳嗽、痢疾、虫积等。
使君子用药禁忌
使君子用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引起不适。
★ 服药时忌饮热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 《本草汇言》:脾胃虚寒之子,又不宜多用,多食则发呃。苟无虫积,服之必致损人。
★ 《本草经疏》:忌食热物。
★ 《纲目》:忌饮热茶,犯之即泻。
★ 《岭南采药录》:使君子,生食太多,令人发呃逆,儿童多食,有呃逆至一日夜不止者,惟用其壳煎水饮之,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