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1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1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间:618年;事件: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知识点二:隋文帝统治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
    修建者: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四:科举考试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2.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的主要活动(治国政策和措施)
    (1)用人上: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称之为“贞观之治”.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
    一、历史学习:似易而实难
    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3、难在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
    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
    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
    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二、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