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历史时间、人物及其活动的内容与地点是非记不可的,因此历史课的学习中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十一种历史知识记忆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
1谐音记忆法
以“核心字”为基础,对历史材料进行重组,形成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诀。
如五代十国的“十国”:吴闽吴越前后蜀,南唐南汉南平楚,再加上北方的“北汉”。
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有安太堡露天煤矿、大秦铁路、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葛洲坝水利工程:安太堡大、宝钢大、京九铁路葛洲坝。
1927年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建立者:__,闽浙赣;徐向前,鄂豫皖。贺龙洪湖湘鄂边;邓张左右来回转。
2奇特联想法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二战的六个中立国: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土耳其。我们把它想象成:两对双胞胎“瑞士、瑞典”与“西班牙、葡萄牙”都“爱”“土耳其”姑娘。
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国输出到朝鲜的有:铁制生产工具、铜镜、漆器。我们把它想象成:中国“特工”带去一面“铜镜”,朝鲜人觉得好“稀奇”。
3浓缩记忆法
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
十年建设时期成就:总结为“1、2、3、4、5、6、7、8
一个“十年”:1956──1966
两个钢铁基地:武汉、包头
3.三个油田:大庆、胜利、大港
4.四个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绿、向秀丽
5.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
6.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
7.农村用电增长了70倍。
8.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
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4数理记忆法
抓住年代本身的特征,探究数字之间的关系,增加易于联想的内容,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单个递增年代:比如蒙古灭金,1234年;
连续递增年代:1919年、1920年、1921年、1922年、1923年、1924年……;
等差间隔年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192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1947。
一石多鸟年代:1919年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
循环数字:努尔哈赤建金,1616年。
加法: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可记为15=7+8。
减法:220年魏国建立,可记为2-2=0。
乘法: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可记为16=44。
除法: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可想为7÷7=1。
5触点联想记忆法
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时间、地点或是名称等方面的某一相同或相似点,联系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
例如: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南京就是一个触发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
6连线记忆法
按历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线索进行纵向串联或按同一时期的同类事件进行横向串联,有利于学生巩固历史某础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的全貌和实质。
7对比记忆法
如把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较,认识到农民斗争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图表记忆法
借助多样化图表,充分调动视觉功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记忆能力。
如中国近代史要求掌握的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有5个、开放的通商口岸有20个,可以以长江为横坐标、沿海为纵坐标标注开放城市和开放时间。
9规律记忆法
历史知识虽然浩如烟海,但是如果我们依据历史自身的规律进行记忆,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外乎:(1)封建暴政;(2)土地兼并;(3)自然灾害等。
10论记忆法
几个人一起讨论问题,往往会触发灵感、茅塞顿开,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
11讲解记忆
据研究,一个人给其他人讲述历史事件,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而且信号储存时间长久。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
由盛转衰——明清(鸦片战争前)
考点一、明朝的统治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南京),大明,为明太祖,建年洪武。
2、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⑴、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⑵、措施:调整中央和地方官职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改大都督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制约,都督掌统兵权,兵部掌调兵权,互相牵制;战时皇帝临时任命将领。
地方:废行省、权分三司,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监察和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军政。三司相互制约,大全统归中央。
二、《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
1、《大明律》: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经济立法;“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2、特务统治:锦衣卫掌缉捕、刑狱,监视、侦察官民,直属皇帝。先后设东厂、西厂,宦官统领,皇帝控制。
三、八股取士——⑴、目的:控制思想;⑵、特点:从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周易、诗经、春秋左传、礼记)命题,禁止个人见解;文体八个部分为“八股”。影响:①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想。②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③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④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四、“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1、“靖难之役”:藩王势力膨胀,建文帝削藩,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夺取皇位,1403年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2、营建北京:蒯祥主持;1421年建成迁都;宫城(紫禁城)—皇城—京城;中央官署在京城南部。迁都北京原因是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考点二、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建国:
1、建州女真:明初设奴儿干都司,辖建州女真等部;
2、努尔哈赤统一:明后期统一女真各部;筑城、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
3、八旗制度——①演变:→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②性质:是兵民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③内容:按军事组织编制女真人,兵民合一,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④作用:促进女真族社会的发展,巩固努尔哈赤统治地位。
3、建国:1616年,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
4、改号: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金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二、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1644年,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开始。20多年后完成统一。
三、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
1、清初沿用明内阁、六部。但仍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洲贵族组成,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决定军国大事,使皇权受限制。为加强皇权,康熙时设立南书房,中枢权力一分为三,相互制约。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2、军机处——①目的:为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②组成: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③机制: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旨意,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众皇帝指挥。④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是清朝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加强了皇权,标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四、文字狱:
1、目的:压制汉民族反清思想,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加强专制集权,巩固清朝统治。
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专制集权,巩固清朝统治。但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点三、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1、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⑴、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入田亩,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来收税。⑵、目的:缓和社会矛盾。⑶、特点:纳银代役。⑷、性(实)质: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⑸、作用: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2、更名田和固定丁赋: 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土地归耕种者所有,曰“更名田”; 1712年,清政府规定康熙五十年(127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3、摊丁入亩——⑴内容: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⑵、作用: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品种推广(棉花推向江北;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粮食产量大增);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三、手工业的进步:工具革新;技术提高、种类增加;分工细密;规模扩大、产量提高;新生产关系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四、资本主义萌芽——①、产生:明中后期,在江南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②、标志: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③、发展:清代规模扩大;分工细密;部门和地区增多。④、特点:缓慢,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⑤、缓慢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剥削沉重、农民贫困,无力购买、市场狭窄;地主商人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资金缺乏,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设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海外贸易。⑥、影响:标志封建制度在经济上走向衰落。
五、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状况:
1、商品经济活跃: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商贸城市;出现了如北京、南京等数十座商贸城市;江浙地区农村工商业市镇兴起。
2、外贸状况——闭关政策: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根本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落后。
考点四、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特点:中央与地方、边疆关系加强空前;版图最终奠定,各族形成不可分离关系。
一、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与瓦剌、鞑靼关系——①前期:明代散居内地的蒙古族与其他民族逐渐融合。草原上的蒙古族分为瓦剌、鞑靼两部,威胁北疆;永乐年间瓦剌、鞑靼首领接受明封号,相对安定。②中期:瓦剌进逼北京,明修长城;③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修好,为顺义王,封贡互市。
2、清初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辖:①明末清初,蒙古分裂为漠南、漠西、漠北三部。②入关前,清采取“联蒙制汉”方针,漠南归属,漠西、漠北臣服。③17世纪中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清军进行约70年的斗争,终于在1757年,乾隆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蒙古各部。
3、平定回部:1757年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乱被迅速平定,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土尔扈特回归: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回归祖国,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二、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朝管辖:①明时称西藏为乌思藏,设卫所,任藏族人为官吏,赐印信、征贡赋;②建立僧官制度,由朝廷封赐任免,最高僧官是法王。整个明朝,西藏各教派都一心拥护中央。
2、清朝管辖(政教合一):①更密切。确立册封制度, 顺治帝正式赐五世__“__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赐予五世班禅。②雍正时,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__、班禅共管西藏事务;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加强。③建立金瓶掣签制度。灵童“转世”确定__和班禅的继承人。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__、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利。
三、“改土归流”和台湾府的设置:
1、土司制度:明在西南设宣慰司、土知府,土司可世袭;但要忠于朝廷,纳贡赋。
2、明改土归流:明成祖永乐年间,平定两个宣慰司叛乱后,改设贵州布政司;取消土司衙门,朝廷派流官直接统治;贵州成为省级单位。
3、清改土归流——①条件: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为大规模改土归流创造条件。②实行:1726年雍正帝在西南(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大量委派流官取代土司,基本完成改土归流。③意义:加强对西南统治;改变当地落后封闭和割据纷争状态;促进民族交流和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4、台湾府的设置:1683年施琅进军台,台湾纳入清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四、清朝疆域——①疆界:葱岭—巴尔喀什湖—西伯利亚—外兴安岭库页岛—太平洋—台湾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②区划:18省;5将军(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2大臣(西藏、青海);省级共25,内蒙古盟旗。③官职机构:省级(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考点五、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特点:①从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到转向闭关锁国(转向闭关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自然经济主导;君主专制,人民反抗;外来侵略)。②中外矛盾日趋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③西学东渐。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目的: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需求。
2、过程:七次;亚非30多国;最远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输出丝、瓷、茶;输入珠宝、香料、药材;使臣友好往来。
3、意义:中国历史上空前主动外交;B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比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
4、局限: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贸易;不计经济效益,造成巨大负担;随国力衰退,悄然结束。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开始,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中期罢市舶,严厉限制私人海外贸易,致使沿海奸商勾结倭寇,倭患愈演愈烈。
2、戚继光抗倭:1555年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台州大捷;福建、广东,俞大猷抗倭;1565年,基本肃清。
3、意义:有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租占澳门:1553年借地晾晒,后租借暂居贸易,筑城垣、设官署,派军队,长期租占。
2、主权问题:明政府始终掌握领土主权;澳门属香山县管辖,设守澳官,并驻军。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
1、收复:明末荷占;1661年郑成功出兵,1662年收复台湾。
2、开发:郑氏三代经营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五、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雅克萨之战:明清之际俄侵占我国雅克萨、尼布楚。康熙派军于1685年、1686年两次在雅克萨打败侵略军,俄国军队被迫同意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2、《尼布楚条约》——①签约:1689年,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界约。②内容意义: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考点六、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科技发展特点:传统科技世界领先,集大成科学巨著相继问世;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戏剧、小说);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西学东渐。
一、明朝科学巨匠和巨著——①、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东方医药巨典。②、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西方水利技术。③、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地理巨著,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④、宋应星:《天工开物》,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收录外来技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进步的思想家(明清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潮也出现。出现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衰落。) ——⑴、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认孔子权威;揭露道家虚伪。是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民主性。⑵、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⑶、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踏实学风。⑷、王夫之: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 ②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③提出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三、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最早农民起义题材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神话小说。《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批判封建,古代最优秀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揭露科举腐败、讽刺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清,借神怪批判封建、文言短篇。
四、类书、丛书的编纂:
1、类书:①《永乐大典》明成祖,解缙;②《古今图书集成》,清,现存最大的类书。
2、丛书:《四库全书》乾隆,纪昀;最大丛书。
五、西学东渐:
1、开始:A16世纪后期,意大利,利玛窦北京传教;
2、特点:尊重中国文化,传教与宣传科学结合。
3、交流: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传入;中国儒学、道教传出。
4、积极引进: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科技著作。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