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学期的知识点


    我们在学习上很想有提高,提高学习就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要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上学期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化学上学期的知识点1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
    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⑶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32-O,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⑷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4.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一化学上学期的知识点2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24、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5、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26、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7、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高一化学上学期的知识点3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布列不同
    5.碳的化学性质跟氢气的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2C+O22CO
    ②还原性: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放出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5)、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6)、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8.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