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记知识点解析


    政治学习的关键是要吃透课本知识,要把所学内容进行一层层的梳理,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概念类,二是原理类,分类后要理清知识点的前后关系,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记知识点解析,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记知识点解析1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5)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
    (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4)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决定生产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
    (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
    (5)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注意: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6、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
    (注意: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4)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注意: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7)股份制都具有公有制性质。
    (注意:只有国有、集体控股,企业才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8)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注意:不能笼统地说)
    7、关于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错观点
    (1)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注意:混淆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股份制是产品的分配方式。
    (注意:是企业组织形式)
    (3)股份制是我国公司制的形式。
    (注意:是主要实现形式)
    (4)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债券)
    (5)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
    (注意: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8、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
    (1)劳动者各项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
    (注意:劳动权)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注意:权利可以放弃)
    9、投资的选择
    (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注意: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
    (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注意:政府债券)
    (4)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
    (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
    10、关于分配制度的易错观点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注意:按劳动要素分配)
    (4)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注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5)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好。
    (注意: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11、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
    (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注意:是小于)
    (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
    (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
    12、税收和纳税人
    (1)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集体经济。
    (注意:国有经济)
    (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
    (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
    (3)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
    (5)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注意:直接负有)
    (6)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
    (注意: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7)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
    (注意: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
    13、市场经济的易错观点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
    (2)平等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意:不能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混淆)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4)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注意:促进经济增长)
    (5)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注意:不可能同步富裕)
    14、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易错观点
    (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
    (注意: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对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社会
    (注意:这是21世纪中叶要达到的,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的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3)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注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5、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我国计算汇率,通常以100单位人民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币
    (注意:以100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3)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记知识点解析2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记知识点解析3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着眼于古代能够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4)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组合)(重点)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二政治必考知识点(二)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重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重点)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