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如果该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学、该记的欠账的话,便会更难取得好成绩。要做到必须每天的知识积累,每天复习,而且要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才行。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一生物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O2养料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轴突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分析综合作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刺激点←
    +++++++---+++++++
    ←++++→
    ←++++→
    +++++++---+++++++
    →←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①突触的结构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
    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四、激素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
    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
    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4、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寒冷、过度紧张等
    刺激
    (促进)(促进)
    (抑制)(抑制)
    反馈调节(浓度高时)
    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注: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
    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a、特点比较: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五、免疫调节
    1、基础: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淋巴细胞T细胞
    作用细胞)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5、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6、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
    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
    (二次免疫)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8、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
    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9、免疫学的应用:
    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高一生物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2
    1、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_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_段就不是基因。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NA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RNA来传递的。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RNA与DNA的区别有两点:①碱基有一个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则为胸腺嘧啶。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这样一来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则为脱氧核苷酸。
    3、转录:(1)场所:细胞核中。(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RNA。(3)转录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特定的配对方式:
    4、翻译:(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信使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2)信息传递方向:信使RNA→一定结构的蛋白质。
    5、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
    6、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7、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一些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②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高一生物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3
    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2.减数第一次_与减数第二次_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4.性别决定的类型有_Y型(雄性:_Y,雌性:__)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8.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