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预习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小编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热力学定律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2
    知识构建: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要求Ⅱ:位移、速度、加速度。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物体与质点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条件:①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
    ②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1)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2)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平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小贴士: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质点一定有质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物体,是一个实际物体的理想化的模型。质点的质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质量。
    ●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两个人,彼此就是相对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建筑物,他们却是运动的。
    (2)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
    (3)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4)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小贴士:只有选择了参考系,说某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物体怎样运动才变得有意义参考系的选择是研究运动的前提是一项基本技能。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例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建立x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3)三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例如,篮球在空中的运动。
    归纳整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运动学乃至整个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质点的运动是相对的。为了描述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坐标系则是参考系中各个点的定量表示。本节重点内容是对质点概念的理解以及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二、时间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
    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位移与路程的关系: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瞬时速度、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是某一时刻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能够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阶段有关系。定义式:v=s/t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形式。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平均速率是标量。定义式:v=s/t.
    注意: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相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两者才相等。
    归纳整理: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不同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可以用速度来描述。本节重点围绕与速度相关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等概念及相关的公式和应用。
    四、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打点计时器的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
    1、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它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
    2、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是220V.
    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主要由脉冲输出开关,正负脉冲输出插座、墨粉纸盘、纸盘轴等构成。
    3、计时原理:
    电火花计时装置中有一将正弦式交变电流转化为脉冲式交变电流的装置当计时器接通220V交流电源时,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和接负极的墨粉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处理这类问题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与某点相邻的点间距离所对应的时间很短。只有0.02S,故只要测出某点与其相邻点间的距离x,再利用v=x/t求出平均速度,就可用这个平均速度来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二是利用某点左侧的位移与时间(0.02S)的比值求出速度v1,再利用某点右侧的一段位移与时间(0.02S)的比值求出速度v2,利用Va=(v1+v2)/2就可得出a点更准确的瞬时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3
    1.“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
    (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
    (2)小球能过点条件:v≥(当v>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3)不能过点条件:v<(实际上球还没有到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
    (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
    (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v=0,F=mg(F为支持力)
    (2)当0F>0(F为支持力)
    (3)当v=时,F=0
    (4)当v>时,F随v增大而增大,且F>0(F为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