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知识点
    知识点:因数
    问题一: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所以12的因数有:
    注意:1、在说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或倍数)。2、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例1 18的因数有那些?
    方法一:想18可以有哪两个数相乘得到18=1×18 18=2×9 18=3×6
    方法二:根据整除的意义得到
    18÷1=18 18÷2=9 18÷3=6
    所以18的因数有:
    表示方法:
    1.列举法︰ 12的因数有:1,2,3,4,6,12
    2.用集合表示︰
    练习1: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
    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观察:18的最小因数是( ),的因数是( )
    30的最小因数是( ),的因数是 )
    36的最小因数是( ),的因数是( )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因数是( )
    你要知道:
    (1)1的因数只有1,的因数和最小的因数都是它本身。
    (2)除1以外的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3)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
    练习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圈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5 16 18 20 24 30 36 6
    36的因数 60的因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知识点
    把( )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 )份用( )表示。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例如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单位“1”。
    把 看成单位“1”,每个 是 的1/4。
    练习
    每个茶杯是(这套茶杯)的( )分之( )。
    每袋粽子是( )的( )分之( )。
    每种颜色的跳棋是( )的( )分之( )。
    阴影的方格是( )的( )分之( )。
    二 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例如 ( )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三 分数与除法
    思考
    1、 把三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2、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3、 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3÷5= (块)
    四 分数的分类(真分数与假分数)
    ( ) ( ) ( )
    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小?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
    ( ) ( )
    ( )
    这些分数比 1 大,还是比 1 小?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1 或等于 1。
    练习
    1. 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3/5 1/6 6/6 3/4 13/6 2/7 1
    真分数 假分数
    2、
    3、(1)写出分母是 7的所有真分数。
    (2)写出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 。
    4、下面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1)昨天妈妈买了 1 个西瓜,我一口气吃了 5/4 个。
    (2)爷爷把菜地的 2/5 种了西红柿, 3/5 种了茄子, 1/5 种了辣椒。
    (3)这块巧克力 我吃了1/6,表哥吃了5/6 。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第一,树立自信,培养毅力。小学数学特别是高年级小学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比较难懂和不易推理的证明,学生对此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毅力和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做到善始善终。
    第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课后练习的重要性。不论是预习练习,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复习练习,告知学生不能只满足于找到解题方法,或是简单的得到答案就好,而不动手具体练习一练,学生应避免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课后实际联系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往往常在练习中出现,这样既能巩固知识要点,而且对我们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最有效地检验。
    第三,养成勤思考、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例如遇到一个题,特别是拿起来还没有具体解题思路的题目,学生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和解答,无效计算只是徒劳无功,特别是在考试中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首先应深入领会题意,分清题意。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思考,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最后再作解答。要切记的是,题目解答完毕后,必须进行反复的检查与验算。
    第四,善观察,用技巧。对于一些创新性的题目,学生应该大胆联想,灵活运用公式,寻找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转具体为抽象,则可得巧解,似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