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一历史的相关必要知识点归分析


    掌握历史基本目标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方法,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知识框架内,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好应对高考历史选择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与高一历史的相关必要知识点归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高一历史的相关必要知识点归分析1
    1.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⑴背景:汉高祖为避免重蹈秦朝速灭的覆辙,巩固新建政权
    ⑵内容: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郡即郡县,国即封国)
    ⑶影响:随着分封的诸侯国权力逐渐强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⑴三省六部及职能:中书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⑵目的: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⑶评价:
    ①唐朝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3.宋代分割宰相权力举措(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⑴措施: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⑵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的行省制度
    ⑴目的: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⑵内容:
    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西、山东;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②行省是地方行政区,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⑶意义:
    ①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⑴目的:网罗人才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⑵选官制度:①汉朝----------察举制
    ★依据:孝廉(才能和品德)
    ★方式:由下而上推荐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依据:士族门第
    ★影响: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成为其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③隋唐时期--------科举制
    ★隋朝建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意义:①它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_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文学的繁荣
    ④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以严格的考试方式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⑥后期束缚了知识分子的_,不利于创新,是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高一历史的相关必要知识点归分析2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
    (六)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一)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
    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与高一历史的相关必要知识点归分析3
    1.百团大战
    背景:抗战相持阶段日本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目的:振奋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机。
    情况:1940则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大规模作战。
    评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敌人的战役。打击了日本,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人民抗战信心。
    2.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1)“三三制”政权。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土地政策。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这项政策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但又保存了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农民交租交息,但须保障农民的承佃权。它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
    (3)精兵简政。为了克服根据地的物资困难,减轻人民负担,根据地实行了精兵简政政策。“精兵”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地方武装,提高主力部队的战斗力;“简政”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财政开支,提高工作效能。
    (4)大生产运动。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号召生产运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军民生活,密切了干群联系,积累了发展生产和管理经济的经验。
    (5)整风运动。为了从_上彻底清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提高新党员的_水平和理论素养,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即整风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整风,使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_基础。
    3.中共七大
    (1)背景:1945年5月,国民党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召开六大。为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4月~6月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
    ①_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由于国民党继续法西斯独裁统治,坚持反人民立场,在日本被打败后,中国仍可能发生内战。这是黑暗的前途。我们要努力实现光明的前途。报告还指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只有废除国民党的_,才能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达到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目的。
    ②大会提出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大会确立__为党的指导_。
    (3)意义: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