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案例


    听很多同学抱怨,阅读理解老丢分?那为什么做阅读理解还会丢分呢?解题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案例,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案例
    修辞手法的作用
    写作手法及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案例
    问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问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感动、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问
    概括文章主旨。
    答
    “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或者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问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问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比喻的作用: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问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问
    比较阅读理解。
    答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问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答
    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时间/空间/时间)、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记叙文阅读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
    一、找准论点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明确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记叙文阅读
    考点简析:
    在议论文阅读中,把握中心论点是第一要务,这是读懂全文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的成败。
    要归纳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与段的联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为了明确句与句之间有何联系,句子长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纵观近年来议论文阅读,命题的趋势是:
    选材以课外为主,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
    说明文阅读
    阅读说明文的羁绊态度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闻广志,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所以得注意前后文的联系,这段提到的这个问题也许答案就在下一段。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在试题中找答案,比如有时候会有这样的选择题——“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认真看选项,有助于你理解文章。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怎样提高阅读题的解题能力?
    练习量要保证
    看分答题(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语文基础要有(例如八大修辞,基本表达方式,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论证、记叙、说明的不同等等)
    要积累字词(如果没有错的话,有注音和解释吧)
    领会题目的意思,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
    在平常阅读时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和意思。如果可以,尝试复述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那样表达的好处。不知不觉中,在做阅读时便能体会出题人的意图了,这样,就可以抓住要点答题,简明扼要,使批卷老师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阅读和作文一样,是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要上去,语文的综合素质就一定要提高。文学源自生活,所以,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多思考生活的问题,在读书时便和作者产生共鸣,在做一些写感悟的题时便有话要说了
    1、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__(言或行)表现该人物__的精神(品质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返回目录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返回目录
    写作手法及作用
    (1)象征手法:……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