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经典美食有哪些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清明时节经典美食有哪些,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清明时节经典美食有哪些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艾叶(也可以用其他绿色菜叶代替)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馓子方便易作,用面粉加少许食盐和调料,用水调和,揉成面坯。然后再搓成条状,上面洒抹一些菜籽油。等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粗细均匀一致,折叠造型,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黄脆脆的馓子了。
    清明果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的植物做成的,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做成碧绿色的面团,鲜嫩欲滴。清明果的馅也是很讲究的,制作精细。有熏肥肠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还有其他各类美味的搭配。清明包果包起来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那褶折得就像花边一样。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南方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润饼菜
    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
    春笋
    春笋贵在鲜,贵在清新淋漓。南方最常见的做法是“腌笃鲜”,咸肉、火腿、春笋在一起煮,既是汤,又是一道菜。要是想吃得浓烈一些,则是油焖笋,重油重糖,焖得黄金透亮,不经意间,春笋成了荤菜,细品还有肉的质感。
    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
    清明时节吃芽菜好处有哪些
    柳树芽
    柳树芽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食用历史。如今,苏、鲁、皖等地的农村,春天还有取柳树芽制作关食的习俗。柳树芽做成的美食有柳树叶包子、凉拌柳穗等。柳树芽除了食用外,还能泡茶饮,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
    枸杞芽
    枸杞的嫩芽营养丰富,具有补中益气、健身明目的功效,因此自古以来都被当成贵重的药材和珍品时蔬。《山家清供》中所列的一道宋代名菜“山家三脆”,就是用枸杞芽、春笋尖和小香菇制成的。
    刺龙芽
    刺龙芽,别名树头菜,早春发出的嫩芽,采集后盐渍炒食,清脆味爽,且有黄瓜鲜味,是出口的山野蔬菜之一。食前嫩芽需要在沸水中略烫,捞出,沥去多余水分,用油、盐以急火炒熟即成。
    香椿芽
    香椿芽,即“椿芽”,是棣树科落叶乔木香椿的嫩叶。香椿是名副其实的香季佳蔬,过了这个季节就再也吃不着了。正如人们常说的:“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香椿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据分析,每100克新鲜香椿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56毫克,比西红柿高5倍。另外,香椿中各类矿物质的含量,在蔬菜中也名列前茅,特别是钾,不仅含量多,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
    香椿性平、味甘,有清热解毒、健脾理气、杀虫的作用。香椿还可通肠开胃、止血固精。民间常用它治疗痔疮出血、跌打肿痛、食欲不振等症。用干香椿泡茶饮,还可以缓解水土不服。香椿芽煎的水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浓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因此香椿可止痒防腐。民间多用它治嗓音嘶哑及痢疾等症。
    现代医学认为,香椿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对防治坏血症,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在春天里,多吃些香椿,对健康长寿是大有裨益的。
    清明不过社是什么意思
    刚刚过世的人要在清明节前祭拜的意思。
    以前的人们清明祭祖的时候不会祭祀刚刚过世的人,而会选择在清明前的春社日进行祭拜,春社早于清明,所以,这只是一个传统的风俗习惯而已。
    “社”是指“春社”,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乃古代人祈求丰收的节日。相传,阎罗王对所有新鬼都有“优待”,让他们提早享用亲人的祭品﹔因此,孝子贤孙可以预早拜祭,不必等到清明。然而,“春社”却又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为免神鬼“争食”,所以拜祭刚过世的先人,就必须在“春社”之前。春社日有的年份在春分前,有的年份在春分后。
    我国很多地方有“新坟不过社”之说。指的是给新坟(先年或当年新亡故的人,有些地区指新亡三年内)扫墓要在春社前。如《施南府志》载:“新葬之坟,则在社前祭之,本家男妇及内戚皆往。”
    有哪些地方流行春社祭祀
    春社祭祀的传统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在我国的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都有这样的祭祀传统,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但年长一些的人一般都知道。
    春社的说法源于古时,是古人对逝去亲人的美好祝愿,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加深春社慢慢的就被淡忘了,所以现在知道和了解春社的人是少数了,对于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就好,对于亲人的爱是永远不会逝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