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2020最新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毅力等,为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历史人物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历史人物故事1
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们都妄图用佛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地位。 当时,有个名叫范缜(约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坚决反对佛教迷信,亲自写了《神灭论》一书,宣传唯物论的道理,把形体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刀刃的锋利,以此来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他还揭露佛教迷信是虚妄不实的,佛教宣扬的"天堂"、"地狱",都是为了愚弄百姓。
《神灭论》问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动,急坏了竟陵王萧子良。于是,他找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说会道的宾客,当面和范缜辩论。他们向范缜提出了许多责难,都被范缜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回去了。辩论进行了好长时间,那些和尚和宾客们始终没有找出一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真有鬼神存在,反倒一个个被范缜驳得哑口无言,前来观看辩论的人越来越佩服范缜,认为范缜讲得是对的。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企图私下收买他。王融对范缜说: "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和名教相违背的。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的大官的。"听到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哈大笑,说: "如果我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告辞而去了。
后来,萧衍做了皇帝,想继续用高压手段压服范缜,但不论他采用什么手段,范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无神论主涨。
历史人物故事2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今四川成都双流区)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哲宗元祐二年,年八十一岁。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举进士第一。仁宗时,知谏院,以直言敢谏闻名,生平不信佛事。尝请立太子,面陈恳切,至泣下。前后上章十九次,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后为翰林学士,与欧阳修、宋祁共修《新唐书》。在政治上,范镇支持司马光论新法,与王安石不合,劾青苗法扰民,直言变法是残民之术,后职官致仕。哲宗即位,起为端明殿学士,固辞不拜。累封蜀郡公。镇少时尝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辽人目为长啸公。卒,谥忠文,赠右金紫光禄大夫。镇著有文集及《东斋记事》,凡百馀卷,《宋史本传》及《四库总目》传于世。同乡好友苏轼在《范景仁墓志铭》一文说:“其文清丽简远,学者以为师法。”、“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
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北宋学者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
宋史列传卷三三七有范镇传。
人物事迹 为人处事
范镇十八岁之年,即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偶遇成都知府薛奎,接谈之间,赏识其才,惊谓“此乃庙堂之人也!”遂聘至官舍为子弟讲学授课。范镇却不因此就稍有傲气,他坚持独自步行进出,既不乘车坐轿,亦不许迎送,如此一年有余,守门人尚不知他乃府台上宾。后来薛奎还朝,随带范镇入京,欣然向人夸示在蜀中“得一伟人”,并预言范镇“将以文学名世”。果然范镇赋诗论文,迅即蜚声京华。被评为像司马相如、陈子昂那样;一出剑门即表仪一代,领袖百家的人物。时京都有宋庠、宋祁兄弟,皆以文扬名,至观范镇文章,甚觉钦慕,自叹弗如,并与之定为布衣之交。
不久范镇举进士、礼部奏为头名,因为他不愿意在唱名时首先站出来,欢欣雀跃,陈述自己乃状元,有煞“风景”,仅授新安主簿.继升东监直讲。数年之后,为宰相庞籍荐升直秘阁、开封府推官等职,旋升起居舍人,知谏院。范镇胸襟开阔,洞察力极强,在政坛上一贯有高处着眼,大处着力的作风。时有奏章上疏论政,主张官吏,军权酌取其“中”,反对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和质量赢劣的庞大军队;兵、民、财三个系统亟须通气协调,不要互不相知,各行其是;特别要赏民、养民以增强国力,方能有效抵御外侮。不然“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等等,敢于直言不讳,而又深切当时现实。
直言不讳
仁宗皇帝赵祯在位多年无嗣,嘉祐二年(1057)突然发病,群臣惊虑,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希望赵家及早选定二位储君,以安人心,而赵桢总想自己能有一个亲生儿子来消受这万里河山,故不愿过继太子。民间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相传;拥立之事,牵涉到政治集团的宗派斗争,但失败,身败名裂,故群臣又都“莫敢先言”。惟范镇下决心,纵然掉脑袋也应“死于职”,不愿死在来争夺皇位乱军之中。他三次面见仁宗陈述争论,十九次上奏本章。力述立嗣理、由“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仁宗因此怒恼,范镜知谏院职,改集贤院修撰。后来他累申前议;文得韩琦等共同努力,帝始定赵曙继嗣。至邵位,英宗欲拜范稹为幸梢,但他又反对追尊赵曙生父为“皇考”,遂迁翰林侍读学士,次年出知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
贷粮救灾
时值陈州饥荒,饿殍遍野,他上任三天毅然下令贷钱三万余贯、贷粮三万余担救济灾民。范镇此举事先未经朝廷获准,以致监司急迫追查,他只得上书自劾辞官;帝下诏恕其过。殊知是年陈州丰收,官府所发钱粮如数收回。熙宁元年(1068)神宗赵顼继位,范镇迁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兼侍读、旋知通进银台司相当于门下省。
反抗变法
次年,王安石正进行变法改制,实行了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范镇站在司马光等人的立场上,竭力反对新法,曾五次上疏反对新法,在疏中指斥王安石以喜怒为赏罚,“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王安石看到奏疏,十分气愤,连手都颤抖了,亲自起草诏书,痛斥范镇。范镇便以户部侍郎的官职致仕退休。范镇临行前上表谢恩,仍坚持己议,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神宗“集群议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平之福。”退休后,苏轼前往祝贺,说“公虽退,而名益重矣!”范镇十分难过,认为“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整天与宾客一起饮酒赋诗。
历史人物故事3
慕容德年纪还没到二十岁,身高就已经八尺二寸,身姿体貌很魁伟,额头上有中央隆起的半月形重纹。慕容德博览群书,性情清高谨慎,多才多艺。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时,慕容德被封为梁公,历任幽州刺史、左卫将军。到了前燕幽帝慕容暐继位时,改封慕容德为范阳王,渐渐升迁为魏尹,加授散骑常侍。不久,前秦苻坚的将领苻双占据陕地反叛,苻坚的将领苻柳在枹罕起兵准备接应。慕容德劝慕容暐乘机讨伐苻坚,言辞慷慨,有识之士说他有远大的谋略。但慕容暐始终没能采用。慕容德的哥哥慕容垂很赏识他,于是和他共同商议军国大事,慕容德的意见极为切当。慕容垂说慕容德度量见识大有长进,并把他比作东吴的吕蒙。太和四年(369年),在枋头之战中,慕容德以征南将军身份和慕容垂一起打败了东晋的军队。慕容垂投奔苻坚时,慕容德因受牵连被免职。太和五年(370年),前燕被苻坚所灭,慕容德等被迁到长安,苻坚任命他为张掖太守,数年以后免职回家。
苻坚率领军队到达临江时,授奋威将军。苻坚失败时,跟张夫人走散。慕容暐准备护卫送回她,慕容德对慕容暐严肃地说:“从前楚庄王灭掉陈国,采纳巫臣的谏言抛弃夏姬。这种不祥之人,蛊惑人主,战争的时候不接近女人,前秦军队的失败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最好是视而不见走过去,为什么还准备护卫她!”慕容暐不听,慕容德骑马离开了慕容暐。回来以后屯驻在荥阳,慕容德对慕容暐说:“从前越王勾践寄居在会稽,最终得到了吴国。圣人相时而动,所有的举动都考虑周到,百无一失。老天追悔它所造成的祸乱,所以让秦军失败,理应乘着他们的失败复兴江山社稷。”慕容暐不采纳他的话。慕容德便跟随慕容垂到了邺城。
辅佐后燕
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叛秦复国,建立后燕,任命慕容德为车骑大将军,复封为范阳王,居中镇守护卫,参预决断政事。很久以后,升任司徒。当时慕容永占据长子,拥有十万军队,慕容垂和大臣们商议讨伐他。大臣们都犹豫不定,慕容德上前说:“当年三代祖先积德,遗言还回响在耳边,所以陛下兴起,不谋而合,虽然是因为陛下圣明英武,也因为大臣们对王室原有的爱戴,燕、赵之人乐于做燕臣民的缘故。现在慕容永已经建立伪号,煽动汉人和胡人作乱,致使竖子恣肆纵横,争夺不休,应该先铲除他,以统一大家的视听。从前光武帝急速援救苏茂之难,不考虑百官疲乏,这难道是不仁吗?是因为事情危急的缘故。兵法中有不得已而用之,陛下能这样做吗!”慕容垂笑着对群臣们说:“司徒的看法和我一样。二人同心,利能断金,我的主意已定。”于是听从了慕容德的话。慕容垂临终前,告谕儿子慕容宝把邺城交给慕容德。慕容宝继位后,任命慕容德为使持节、都督冀、兖、青、徐、荆、豫六州诸军事、特进、车骑大将军、冀州牧,兼领南蛮校尉,镇守邺城,取消留台,以都督专门统管南夏。
北魏将领拓跋章攻打邺城,慕容德派南安王慕容青等夜里袭击并击败拓跋章。北魏军队退驻新城,慕容青等请求去攻打。别驾韩??进言说:“古人首先在朝廷里谋划胜败,然后才作战。现在不可攻打北魏的原因有四条,后燕军队不宜妄动的理由有三条。北魏孤军深入,野战最为有利,这是不能攻打的第一个理由。魏军深入我们京都附近,把军队停留在死地上,这是不能攻打的第二个理由。他们的前锋打了败仗之后,后阵刚刚稳固,这是不可攻打的第三个理由。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这是不可攻打的第四个理由。我们的军队在自己的领土上作战.这是不宜妄动的第一个理由。去攻打如果不能取胜,军心就难以安定,这是不宜妄动的第二个理由。城郭还没有修筑完善,敌人来了无法防备,这是不宜妄动的第三个理由。这些都是兵家的大忌,不如把沟壑再加深,把垒壁再加高,以逸待劳。他们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旷野上没有能抢掠的东西,时间一长,三军就会耗尽资财,攻打起来就会死掉很多兵马,士气一衰落,军心就会离散,那时我们再周密地谋划攻打他们,就可以取胜了。”慕容德说:“韩别驾的话,是张良、陈平的计策。”于是命令慕容青撤回军队。北魏又派辽西公贺赖卢率领骑兵和拓跋章一起围攻邺城,慕容德派参军刘藻向后秦姚兴请求救援,并且致以同母之兄的问候,但是姚兴的军队不来,大家非常恐惧。慕容德便亲自犒赏战士,多加抚慰,人人感激他的恩德,都乐意为他效命。适逢拓跋章、贺堕卢内部互相纷争,各自率领军队暗中逃跑。拓跋章的司马丁建率领军队来投降,并说拓跋章的军队士气低落,可以打败他们。慕容德派将领去追赶并打败了拓跋章的军队,人心才开始安定。
历史人物故事4
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真正继承者和开拓者只有王选,说他是当代毕升当之无愧,王选是当今中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
王选简介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出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著名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2002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王选院士。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70年代,人类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时,作为印刷术发源地的中国推出了"748工程"这一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研究项目。该工程有三个子项目,王选从事的是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在此之前,虽然汉字排版软件的研究备受关注,并有多家公司和个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许多人还是视如畏途。王选以一个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敏感地感受到一个机遇的来临,更意识到振兴民族产业的庄严使命,从而无所畏惧地挑起了这个项目的重担。
在先后四代照排机技术中,他果断地选择了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所做的是一步跨过西方40年走的路。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呕心沥血,他完成了1:500的高倍率汉字字形信息压缩方案,这是一项领先西方的技术。以后,他又一鼓作气,发明了汉字字形信息高速还原技术、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他的这套发明,获得了9项中国及欧洲的专利,曾是国产电子出版系统的技术核心和基础。1979年7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研制取得初步成果;1985年,II型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王选的这一成就被誉为是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1000多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1987年12月2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也是王选和他的同事们永远难忘的一天。在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济日报》的排版工人甩开低效有毒的铅字作业,实现了计算机激光照排。这标志着中国的印刷业开始向"铅与火"告别,一跃跨入了"光与电"的时代。
1988年,北大新技术公司开始全面推出北大方正系统,接着又推出报纸大屏幕组版技术、采编流程的计算机管理和新闻综合业务网络。此后的短短几年里,国内1000多家报社和6000多家印刷厂用上了激光照排系统,国外同类产品被挤出了大陆市场,美国的HTS公司因之关门大吉。几家颇具实力的外国大公司宣布,在汉字激光照排领域,他们已放弃与中国竞争。中国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昂首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历史人物故事5
三国谋士许攸,才高八斗,足智多谋,既是袁绍的做谋士,又是曹操的故友。许攸怎么死的?许攸和田丰又有怎样的关系?
许攸之死
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的势力本来是强于曹操不知多少倍的,袁绍更是有一帮的智囊团,许攸,田丰,郭图等,武将也是数不胜数,粮草更是充足。曹操和袁绍打了一阵子后,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都是微不足道,没有决胜关键的胜利,所以曹操有点后悔了,和袁绍僵持的日子里,曹操很着急。在这个节骨眼上,许攸来投靠曹操,更是带来了绝妙战机,许攸给曹操献计奇袭乌巢,成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点。
许攸虽然是个智慧超群的谋士,可是为人处世却真的不怎么样。依仗自己的盖世奇功,喝了点小酒便整天吹嘘自己,直呼曹操的小名,更是到处抖搂曹操小时候的荒.唐事。曹操军营中的士兵个个都是热血方刚的男儿,征南战北还要被人看不起,这就惹怒了不少武将,其中就包括曹操的武将许诸。许诸当时正遇上喝了点酒的许攸,二人发生冲突,许攸口不择言,和许诸顶撞,许诸一生气提刀把许攸的头给割下来了。
许诸提着许攸的头去见曹操,曹操似乎不是很生气,只是责怪了下许诸,说自己和许攸是老朋友,许攸只是在开玩笑而已。也没有惩罚许诸,这就让人不免怀疑,曹操是不是也对许攸恨之入骨,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就像除掉杨修一样。
堂堂大谋士许攸最终是应了那句“祸从口出”,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许攸被谁所杀
许攸是三国时期的有名谋士,字子远,南阳人士(今天在河南南阳)。本来是袁绍军中的谋士,袁绍和曹操开展官渡之战的时候,由于许攸的家人犯法被袁绍给杀了,许攸就改投曹操的门下了。
许攸的被谁杀死的有两个说法。第一个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许攸是被曹操的武将许诸冲动所杀,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许攸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因为喝了点酒,不断的用言语来激许诸,许诸可是脑子里没有弯的粗人,哪里受得了许攸这么放肆狂妄,所以直接一抬手把许攸的头给割了下来,提着头去找曹操了。
第二个说法是历史记载,许攸被别人举报,曹操把他杀了。因为有人举报许攸贪赃,曹操早有杀许攸之心,便借此把许攸给杀了。
不管哪一种说法,许攸都是死在曹操的帐下,也都是因为许攸自己本身的原因而招来杀身之祸。许攸当初投奔曹操的时候,给曹操献计让曹操袭击袁绍的乌巢才导致曹操能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所以许攸特别恃宠而骄,居功自傲,老觉得官渡之战都是自己的功劳,没有自己的话,曹操什么都不是。所以常常口出狂言,甚至在三军中宣扬曹操做过的荒.唐事。应了那句“祸从口出”断送自己的性命。
后世有人推测曹操之所以杀许攸,是因为曹操觉得许攸不老实,曾经背叛过袁绍,以后也就可能背叛自己,曹操是自己负天下人也不远天下人负他的,留着许攸总觉得是隐患,所以千方百计赵机会把许攸给除掉了。
田丰和许攸的关系
田丰和许攸曾经是同事,为袁绍打仗出谋划策。当时的中国地方割据,袁绍是其中比较强大的一股力量。打到后来,北方只剩下袁绍和曹操两方,为了吞并对方,迎来了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可是田丰是反对讨伐曹操的,因为己方在不久前已经打过几场仗,士兵们很累了,现在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
可是许攸持反对意见,认为既然已经打了好几次胜仗,就应该一股作气,再接着往下打。这样的想法与袁绍不谋而合,采纳了许攸的意见。但事实证明田丰的谋略才是正确的。袁绍大败,被对方打得狼狈不堪。袁绍脑羞成怒,加上许攸的挑唆,杀死了田丰。
田丰是袁绍谋士中最厉害的人,能想到事情的方方面面。他的人品也很好,正直善良。可是曹操曾说他太过刚毅,不能变通。而许攸在谋略上虽然不及田丰,但他能成为袁绍的谋士,也应该是满腹才学。在选择上,他就不像田丰一根筋。尽管袁绍没有怪罪许攸出了坏主意。可那时许攸儿子贪污的事情被告发了,袁绍干脆不再采取许攸的谋略。还打算在打完仗后杀死了他。许攸作为谋士,还是能把握人心的。他趁人不注意逃到了曹操的阵营。曹操是不喜欢许攸的,因为他人品太坏了。可是曹操需要知道敌营的一些情况,就留下了他。因为他的好几次建议都打败了袁绍。可许攸老毛病又犯了,开始居功自傲。曹操忍无可忍,在吞并敌人的势力后,就把许攸一刀结果了。
田丰和许攸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给与了他们两个不同的人生。如果田丰多一点许攸的精明,能逃到曹操阵营,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故事2020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