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12、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质:
    无色,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约为1:40)密度2.551g/L。(气体,20摄氏度下) 熔点:-72.4℃(200.75K) 沸点:-10℃(263K)
    化学性质:
    (1)SO2+H2O==H2SO3(亚硫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2)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的危险:
    1. 健康危害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2.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3. 环境危害
    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容易被空气中的粉尘催化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化学式2SO2+2H2O+O2=2H2SO4)
    4. 燃爆危险
    该品不自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急救措施:
    1.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2.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 食入 用水漱口,饮牛奶或生蛋清;就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物,而还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是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或F2置换出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S,另外C可以置换出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C和H2)。
    (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单质+化合物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
    (3)单质A+强碱→两种含A元素的化合物
    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通常是X2或S;
    (4)单质A+单质B→化合物C;C+单质A→化合物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别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
    常见的有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等的分解。
    (6)多种物质化合得到一种物质:
    如Fe(OH)2+O2+H2O;NOx+O2+H2O等
    (7)电解类型(惰性电极):
    生成两种产物:电解质分解型或电解水型或熔融的NaCl等。
    生成三种产物:放氧生酸型或放氢生碱型。
    生成三种气体:电解氨水或NH4Cl溶液。
    (8)与化工生产有关的反应:
    如制漂白粉、制生石灰、工业合成氨、氯碱工业、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玻璃工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