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湘教版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地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盆地,有我国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内流河——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尔泰山;中列:祁连山;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4、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我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
    6、我国陆地海拔地方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节气候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3、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6、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8、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9、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
    10、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干旱)、和(半干旱)四类地区。
    11、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1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1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14、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15、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初二地理复习方法
    以课本为主,构建知识结构,精讲重、难点?
    首先,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给学生进行全面贯通讲解。在这一轮里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对教材中学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内容点到为止;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近几年会考试题中多次考查的知识热点,一定要讲清、讲深、讲透。如:《地球和地图》里的(1)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部分内容,都需要精讲。?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到一边讲,一边辅之适宜难度的课堂同步练习题,以章为单元,以讲带练,面面俱到,把讲的知识点通过试题形式加以记忆巩固、转化迁移,使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重点内容的融会贯通落实到实处。让学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一轮的复习,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重新构建章节知识结构的框架,形成总体轮廓。?
    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形式整合初一、
    初二教材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初中会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可以将初一与初二的有关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角度重新分类、归纳、编组成专题知识块,然后以专题形式有序地让学生寻找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汇集吸收、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综合梳理,形成网络化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
    关注社会热点??热爱乡土地理?
    回顾近几年的地理会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每份试题里,都会涉及到有关社会的焦点与新闻的热点问题,以及乡土地理的内容。这类地理知识具有“内容新”、“时效强”、“跨度广”等特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复习时,就必须培养学生平时多关注全球事实形势,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和自然环境等问题,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对其进行观察、思考、分析,以培养他们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民族的未来、关注自己的生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