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结化学会考知识点大全


    高三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但是也不能忽略化学的学习。化学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只要花点时间就能掌握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总结化学会考知识点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三总结化学会考知识点大全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3.1红色3.1——4.4橙色>4.4黄色
    酚酞<8.0无色8.0——10.0浅红色>10.0红色
    石蕊<5.1红色5.1——8.0紫色>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I->Br–>Cl->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CO32-+2Al3++3H2O=2Al(OH)3↓+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2H2O==H2↑+Cl2↑+2KOH
    配平:2KCl+2H2O==H2↑+Cl2↑+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Pb–2e-→PbSO4PbO2+2e-→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阴极:PbSO4+2e-=Pb+SO42-
    阳极:PbSO4+2H2O-2e-=PbO2+4H++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4(+4价的S)
    例:I2+SO2+H2O=H2SO4+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HClO4(高氯酸)—是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38.9C。),;熔点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大全
    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1.O3:①漂白剂②消毒剂
    2.Cl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白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食作物④冷冻剂
    4.Al:①制导线电缆②食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金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
    5.Na: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金属③电光源
    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6.Al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火材料
    7.NaCl:①化工原料②调味品③腌渍食品
    8.CO2:①灭火剂②人工降雨③温室肥料
    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
    10.AgI: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
    11.SO2:①漂白剂②杀菌消毒
    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火箭燃料
    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石膏绷带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
    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②光导纤维
    15.NH3:①制硝酸、铵盐的主要原料②用于有机合成
    ③制冷剂
    16.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
    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②护肤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最新
    一、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