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传统民间习俗


    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芒种的传统民间习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芒种的传统民间习俗
    1.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2.安苗
    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这是芒种节气习俗之一。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4.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5.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意思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描写芒种节气的古诗词
    宋 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描写芒种节气古诗词推荐二:《北固晚眺》
    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描写芒种节气古诗词推荐三:《寒山子诗集(山中何太冷)》
    唐 寒山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
    描写芒种节气古诗词推荐四:《时雨》
    南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